戰爭並不殘酷,殘酷的明明是人。寧可不帶批判,畢竟回歸本質是肇因於人的內心的惡,而所有的惡如同一公斤的棉花與一公斤的鐵那樣等同重量,不取決於傷亡人數、波及範圍與無盡延長的社會影響。或許那種幾個同胞共飲一瓶酒、交換遺願、相互處理傷口擦拭血淚的心境氣氛,永遠只有曾身處戰場上的人才能知悉,那些被迫的、壁壘分明的、只有當下沒有明天的壓力與孤獨,完全凝鎖在故事裡的島上。

軍艦島形如奴役之島,統治者與受迫者之間所藏存的極其微妙敏感的供需與位階平衡以及彼此互衍的恨,衝突僅在容忍與爆發的一線之隔。小說積累著大量的挫敗、痛楚與悔恨,卻不似電影走向民族主義激情的反撲之路,反而充滿了眾男女角色的內在自省,歸鄉憶舊的海上幻夢,逃離了島卻又面臨另一更全面性的核爆毀滅…

一旦腳踏於地,眾生皆平等無異,生活與命運、罪與罰、純真與覆滅軍艦島漂浮於惶惶的黑暗中,島內的凝滯、壓仄,島外的無常、未知,故事寫的不是批判對立而是生而為人的本質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牽絆與責任。


文章標籤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凱特文化2月新書書訊

山羌圖書館

連俞涵 著作

山羌圖書館_立體封+書腰_0119.jpg

 

文章標籤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凱特文化2月新書書訊

軍艦島

韓水山 著作

軍艦島_立體封+書腰.jpg

文章標籤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沿著小說敘事的進展過程,直覺想起電影《神鬼獵人》裡一幕李奧納多跌落深谷未亡隨之將自己赤裸地「填入」死獸的獸腔內(先掏出溫熱臟器內裡以騰出空間),既避雪驅寒又暗喻了人與獸之間消失了的界線,彼此已無異。一種療傷,一種呼喊,一種切切實實的歸返塵土自然。本書最引人入勝的即是負傷的獵人與土地之依偎關係,沒有言語沒有文明隔閡的親近、融合,同步以萬物自然為防衛棲止與攻擊武器,亦影射了三○年代一觸即發的歐洲政局之不可信。

也一直想到電影《北西北》之類以「失去身份並試圖追回」為母題的諜報老片,相對舒緩的節奏卻內含寧靜的深層暴力感(那些沒有太多潤飾色澤的直白的內外傷楚),而身份轉換之間又巧妙象徵了紊亂的二戰歐陸,獵人身份成謎而終局後又拋棄一路掩護自己的第二身份,選擇「更新的」明日(全新的、無基因的、無人知曉的),人的初始身世瞬間只是不堪用的屑紙,被重點註記的是「生存」,當各式價值觀歸零,即能藉由肉體與心智的限度看見所謂的命運。這是一則在逐步歸納人的本質的追獵故事,唯有進入一處不被外在認知的拋懸狀態裡才得以細細認知自我。譬如野獸腔室內的李奧納多,種種回聲(孤獨、痛苦、思念、愛恨)皆屬於自己。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11 Thu 2018 18:07
  • 刺殺

2018凱特文化1月新書書訊

刺殺

ROGUE MALE

傑佛瑞豪斯霍德 GEOFFREY HOUSEHOLD著作

立體1.jpg

文章標籤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那日預定的拍攝行程是從上野公園口往不忍池而去,校外教學的可愛小學童列隊接續途經,二月底的低溫在陽光下令空氣顯得乾淨透明,即便返台後的不久就逢初櫻,亦未曾惋惜,或因早有無數光汁燦爛的東京時態淋灑於身:淨白的晨醒之城廓、晴藍色或雨灰色的流動的都心、深黑與各色霓虹相互推擠的壅塞之夜

然後是一整片上野枯蓮。彷彿聽見了季節遞嬗之歌,焦黃色蓮莖填滿視野,甚久,我在其他人的催促聲中遲遲不離,後來是一種沒有辦法離開的離開當時候的色澤來自於時間、當時候的時間有著轟鳴不絕於耳的色澤之聲響。

又譬如散步於東京某街區某巷,往往能同時眼見新、舊年代的兩款色系以及時間的種種陳設,舊牆舊書新的住民新的貓印舊式的問候書中黎兒以她的步伐節奏穿繞在習慣的、不熟識的、心生好奇的或嚮往許久的街巷,對於居住卅年的在地異鄉人的她而言,東京城依舊是色彩無限置換的霓虹跑馬燈,每一日皆為不重複的情緒色,經過了它,得到了它。

幾年後,我看著新綠的不忍池面,五月如煦陽光靜停於蓮葉上,沒有變的是永懷期待的心情,枯蓮的記憶彷如昨日,眼前是一種層次飽滿的色澤,一見如故,歷久彌新,每一道景致的折光裡,都暗中夾藏了未來和過去。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凱特文化1月新書書訊

東京天然色:

兼具藝文、時尚、古典且念念不忘的東京此時

171205 東京天然色cover4-3d.jpg

劉黎兒著作

文章標籤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談及台北,我們絮絮叨叨著恨鐵不成鋼難成大器、卻已足夠讓所有道別成為永恆的城市,那些永不相遇的人、事與再也不見之物。台北如一冊小說,頁面日夜翻動,時間是持續延展的敘事,每個人將情感註記於段落與段落之間,因某些被提早遺忘的細節而重複翻查索引,又為了某種情緒另做修訂、改編,甚至暗中調整行距、字級,等待的是有人上前借閱自己內心獨一無二的故事。

關於一處喧囂華麗的夜市、一座綠意充滿的公園、幾種秘密休憩計畫或難以計數的人情味巷道…佳見為讀者們娓娓道來,小小聲地訴說他的台北,屬於自己與城市的溫柔之書,畫面裡盡述過往苦樂,亦是對城市的告白之書,每一頁都是眷戀的證明。他將內在思索的一切交換讀者的信任,如同他值得信賴的表演力,選擇以文字傳達珍貴記憶,則是最誠摯的自剖。

聽著佳見的台北故事,突然想及終究是客途異鄉,曾如一顆寂寞星球於城市樓廈間低空綻光,簡單一句關愛都將成為巨大的感動,相信我們也曾如此經歷,在每一個異地,渴切著陪伴、等候著消息、面對著孤獨而今,當下的酸楚皆是回憶之詩,像溫潤入喉的威士忌,伴隨了烈而甘醇的兩面詮釋,而我們靜靜聆聽佳見的台北,一邊回想起了自己的。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凱特文化12月新書書訊

第二個家 見

謝佳見著作

第二個家見_立體書封.jpg

  台北生活是一則說不完的故事,

文章標籤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相信工作的緣分,一旦先或後成為了同事絕非偶爾與巧合而是某種緣分星系裡的引力作用,比普通朋友緣深,比摯友緣淺卻幾乎天天見面(無論契合與否),或許、至少,某個瞬間裡,可能是面試桌上那次的數十分鐘裡,彼此對工作的理解與想像,存在了共識。

沒有什麼是簡單的,一份職業是一次機會與命運,可以選擇,亦可等待,僅需明白究竟在龐大無形(無情)的社會淘選機制裡靜候著什麼?我總在徵才系統裡載明一些無形飄渺(無以衡量無以實證)的瑣事:耐性高、加班可、溝通能力佳、雜務適應良好…有關薪資福利條件等等細節,留待面議;盼能契合到真心嚮往此份工作的人,無論經驗,但願意理解人世難處。

工作的真義,之於每個人皆不同,重要是如何在心屬職業上讓自身興致得以延長,關於職務、軟硬體環境、同事組合…每一公司都是社會的微縮,每一細瑣環節都或好或壞地推進彼此,從而形成每個人或長或短的職涯,而你從中所獲的除了顯性的報酬、經驗、成就感,尚能靜靜地理解自我,或從相同職務的不同同事的身上看見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記得幾年前身處一格局窄仄狹長的辦公空間裡的面試景況,小小會議桌上雜物甚多,周圍書架層層置滿各式參考書籍與庫存品。倉促來去的主管坐近距離地翻讀履歷,當下心想的是:那份簡單幾頁的表單並不代表我,我所見也並非公司全貌。她因事倉促離開了,我在座位多留了幾分鐘,安靜,試著從呼吸裡尋找一種得以存在的氣味與輪廓。後來那成為我的第二份工作,至今。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凱特文化11月新書書訊

工作的真義:工作不後悔,活著不壓抑

榎本英剛著作

工作的真義_立體封.jpg

誠實面對自我的生活方式、工作態度

文章標籤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凱特文化10月新書書訊

只是不想回家

林彥潔著作

只是不想回家_立體封-含書腰.jpg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根本問題不在於年紀。當我們面對某種落失、寂寥以及不可得(固然每個人耐受程度有異但總有那刻),時間就不會站在自己這邊,顯得冰冷而快速,難以招架。現在的我仍常想著年少時代的自己,如何計畫離家、如何試圖從既定求學生活裡掙脫一點點逆向之線頭、如何在與家人爭執時不顧雨勢闖入毫無防備的城市那時方向不明,而那樣的心情永遠都在。

想像彥潔緩步在愛爾蘭的綠草地上,或許我們想的正是同一件事:為何生命待我如此?(往往那是內在灰暗晦澀一面勝利之時)當他自加拿大海關被迫遣返回台,就像孩子臨時無法前往與朋友約好的預定地,不明就裡、不知所措,需要簡單的離開作為釋放。我也有過自己的愛爾蘭與歐陸,一個去處的象徵,那可能是一家永不歇業的店、一座亞洲陌生小城、一種始終嚮往的寬慰或問候生活裡,不時有著催促自己離去的某種情懷,時晴時雨地出沒心底,我們必須學習消受。

本書編輯過程中,與其說體會、不如說是重新面對所有「不想回家的心情」,當自己對生命、世界有了多一點把握,便應更誠實地面對內在感知,某一種獲得都象徵著某一種失去,反之,失去亦將暗中帶回某種自我。想起國中時期的校外教學,總覺是前往未知的大好時機,背包裡零食之外,還有一台卡匣式隨身聽和一卷翻錄的個人精選錄音帶,開門曲是優客李林的〈少年遊〉,其實至今我仍不很明白歌詞的真意(關於少年關於遊或只關於愛?),但記得後來車途中,不斷重複的播放倒帶播放倒帶播放遠方似乎就在眼前了,或許那就是某種離去的啟蒙。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見港版《怪力亂神碎花裙》是約在導演該次抵台工作的飯店餐室,他一邊點了一份貌似難吃且需為了馬拉松賽而拍圖給遠端操控他飲食的營養師核可的大漢堡,一邊遞出了這書;一邊又滑幾下手機,回覆了兩件事。

多數時候,不懂他忙什麼、做什麼(卻因某種神秘秩序而令人神往,奇怪)。我也常猜、他能否正正經經閱讀一本書(順讀逆讀或隨機跳讀再拼整如電影剪接)?

然後來到此書,翻讀過程不斷想到的是《出埃及記》那段蛙人群毆、《低俗喜劇》那場汶澤戲騾,或者《維多利亞壹號》的瘋狂虐殺對照後發現本書反而最接近彭浩翔思維,極短極細碎卻完整的念頭如衣裝線頭在生活中暗暗竄出,他不覺煩惱反而賦予奇詭趣緻之意義。彭導是絕佳的說故事者與故事創造者,亦是懂得搔弄觀眾情緒的作者,低俗與感動、屎尿飯菜與淚水,層次鮮明,顆字粒粒辛苦。

手握此書如浩翔在側,不怪不亂不愛,一如會議時,聊天模式為想到就說、想到再說,意志多半集中餐盤上卻收穫更多。也記得某回送他搭車往機場途中,他像個守不住秘密的孩子又說了幾個(可能拍攝妄想拍攝或永遠不會拍攝)七零八落卻怪得出奇的故事梗,夜晚,貼了隔熱紙的窗玻璃外因各式光源而仍能看見高速車流如時間閃逝,突然發現當時候那短暫之夜就像從桌面跌落的一本《怪力亂神碎花裙》被撿了回來就著任意展開的頁面便讀了起來一百零一夜。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次與其君在會議桌上憩談,當時候覺得,吶、若能成為這樣的人多好?畢竟當下他以極其流利有禮的談吐口調,慢慢在為我這個仍陌生的編輯建構著他的內在世界的輪廓與骨肉,我猜想、一旦他面對每一陌生之新國度、新景致,必然也是一位願意靜靜聆聽對方的人,才能以等疼態度面對眼前的他者。

每一雙眼神都是彌足珍貴的。他正如此告訴我。

短暫告別城市,一回有限假期,往海岸線前去,海風與浪之間,人在純然的自然環境裡更能顯見其不設防的真實感受,譬如與一名逐浪客的認真交換日常、譬如對海岸聚落的觀望到熟識…每件事彷彿一種新的開始,海岸生活試圖返回記憶裡的初始點:對人事物的體貼、善意與好奇。

畫面裡的其君輕盈穿繞在澎湖花蓮的海岸線以及街坊巷道,理髮廳雜貨店魚市場民宿沙灘山海自然奇景藉由新眼界的一景一物憶及過往早被遺漏於記憶暗層裡的自我,書頁同步呈現的是其君外在姿態的伸展與內在心緒的調整,堅持與柔軟,才能與周遭的殘酷現實一同競足,海岸之旅是一場自我競賽的宣示,他試圖告訴所友人:他願意並且可以。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