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編輯‧幕後 (2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私下身為一個電玩宅,對奇幻世界的認識雖不能說像自家廁所一般熟悉,但理所當然有些基本概念。古老的傳說永遠都能勾出男孩體內的冒險因子,「勇者鬥惡龍」、「太空戰士」、「聖劍傳說」、「薩爾達傳說」這些RPG遊戲陪伴過許多七年級生度過數童年歲月。只要插上卡帶,按下開始鍵,就像進入另一個世界,率領著一群戰友冒險犯難,直到媽媽催促無數次後才不捨的關上電源,乖乖寫作業,但前一刻的冒險情節還是停留在腦中久久不散。待遊戲破關,看到感動的結局後,才又轉頭挑選下一塊卡帶,開始新的冒險故事,周而復始的循環。

小時候坐不住,對這類動輒十幾萬字的奇幻小說永遠是敬而遠之,等大了點,開始閱讀小說後才理解 ,藉由文字轉化運算,幻想的情境可以理所當然的存在。而且,對這類奇幻小說改編成電影也越來越排斥了,因為選角永遠與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有落差(就好比日前陳妍希出演小龍女的新聞事件一樣)。閱讀文字時劇情就在腦中推演,有如親臨現場;改編成電影電視後,卻多了沙發椅到螢幕的距離,還得忍受中途廣告或是隔壁座的手機鈴聲。書中的絢麗魔法、精怪惡龍一旦有了影像畫面後,永遠都覺得只是視覺特效,不如就讓這些文字停留在書本中,雖然朦朧飄渺,但卻是活生生的存在。

--
勇者的名字都叫あああああ,興趣是到人家家裡翻箱倒櫃。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章媒體上企業家對年輕人的看法永遠只有兩種:今天說沒能力又好高騖遠,明天又指責安於現狀不知進取;成功人士總說工作先求有再求好,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現實卻已是為五斗米下腰還被嫌身段放不夠低。富二代總說自己是白手起家創業,沒有借助家裡資源。投資賺錢的永遠不是自己、建案一間一間蓋,房子到底都是誰在買,為什麼有這麼多無法理解的矛盾卻又得想辦法說服自己接受。

「成就」、「致富」這兩個詞彙對現在的20、30世代眼中就跟「世界和平」一樣是人人期許,卻又達不到的目標。因此,與其投資有風險的股票房產期待第一桶金,不如投資在自身興趣,至少還能獲得快樂,所也才會有越來越多人甘願回鄉當個小農夫。唯有心境轉換「成就」才能不再是擁有傲人社經地位,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致富」也不再是日進斗金,而是讓心靈感到富足。

而面對22K不也兩種選擇嗎?要嘛接受、要嘛起身反抗,一面屈就自己一面又再抱怨,其實就跟被虐待狂沒什麼兩樣。

--

反觀自己,講了那麼多卻還沒賺進第一桶金,我想台灣政府都很會做事,大企業都很體恤勞工辛勞,結論一定是身為年輕人的我不夠努力。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永遠記得那時與姐兩個情感狀態不佳的人於南投清境逗留的幾日,我們呼吸得很好,平價民宿窗外,是乾焦的草莖味、溫和綿密的泥味及美好情懷…或在沿山路蜿蜒的公車內,有人淺睡、有人意猶未盡地交談或為著錯過的景致耿耿於懷…午後陽光大好,山風溫柔地穿繞肩膀和臉頰。

我未曾前往泰咪書中提及的推薦民宿卻能理解那種「一起在某地生活」的感受,遠離塵囂,即便在城市裡同樣能體會到大隱隱於市之快意。在泰咪前作(《悠閒下午茶》)中所常不經意流露的女孩面對午茶小空間的喜悅心情,如今隨她步入婚姻而轉變為對兩人世界的恬靜的嚮往。50間民宿各自是泰咪的一些小日子、一點小心緒,即便僅單純窩在自己的房間,休閒、閱讀、品味、餐食…不同風格的空間設計取決於不同店主的經營理念與在地情懷,亦有獨特的待客之道—來自民宿內的細膩心意與民宿外流動如歌的景致。

我也記得另一位處宜蘭田野間的民宿,周圍盡是春之稻浪,盡是綠,感覺得到風,感覺得到一種潛入世界深處的飽滿豐富的存在感。「是了、就是這裡。」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穴道一事。我想起某回近乎極刑的腳底按摩地獄裡(且因愛面子而始終強忍微笑故左右而言他)的我,約莫兩三年前因工作出差至曼谷(是的、我始終很喜歡那本《曼鏡頭》),某夜眾人於一家擠滿了泰國阿嬤的腳底按摩店地道體驗,那宛如針錐之痛感的瞬時、突然發現如依綜藝節目上常邀請師傅讓藝人體驗的說法,我身體可能很多區塊都有了毛病吧…阿嬤看著我們痛楚的臉廓似乎得以讓自己充滿回春之活力,持續施力…然後我想起另一次更久前旅遊時體驗的泰式古法按摩,起先和緩舒暢的半小時之後,突然從我身背一如變形金剛般折拗彎曲,那幾分鐘幾乎無法分辨自己在空中的位置,僅記得那位中年阿桑(那次不是阿嬤)手腳並用地將我拉開、撐起、挺舉、推送…如果當下的酸疼同為病症之預兆,那我…那個靜止畫面是,旅行團員們同在一通舖上各自陷入迷幻眩暈,彷彿多具無可救藥的病體在集體回溯個人病史與健康數值之恍惚瞬刻(多久沒運動了多久究竟亂吃了多少是否該戒酒戒菸了青菜在哪裡?)…

穴道宛如一種極私密的個人隱喻,那裡怎麼了這裡怎麼了…痛是一種警告,反之適當的按摩是一種緩解、放鬆、歸返自然的體內運行。本書中提及:「身體全身上下總共分佈著14條主要的經絡,每條經絡都各自關聯著體內臟腑,所以,當身體的某個部位不舒服時,與其相對應的經絡穴道,將產生阻塞、發熱、疼痛等反應。也就是說,穴道好比是可以反映出身體不適的一面鏡子,刺激穴道,就連帶地能夠改善不適的根源。」真正的健康來自於真正的體內循環與呼吸(年齡漸增你便可發現偶一為之的深沈呼吸竟如此可貴而快意),而那是自己對自己負責的部分,日常生活中即可調整與看顧。對於女性,道理適用於美麗與保養之中,青春痘小腹臀部下垂黑眼圈魚尾紋法令紋…所謂的微整型、藥膳調理皆屬「後加工」一環,真正關鍵仍在於理想的本質。如何找回一切美好的源頭?少女的膚況、青春的體態,很多時候,其實只需一點瑣碎時間和恆持的意願,便得以讓自己往正確的美麗之路靠近一步。

 「日常生活中,由自己努力打造,維持眼睛欣賞得到的美好體態,再加上,從日常生活中醞釀出看不見的美好氣質,我認為這樣才是真實的美麗。」—薄井理惠。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格決定了命運,有時我會想,一個人長年被冠上「人生失敗者」的稱號之後,他在往後的人生道路上還要如何奮起?

生意盎然的熱帶雨林中,最引人入勝的或許是「地被層」,這裡介於地面植被與茂密樹叢頂端之間,所有生機在此展演。史朵莉的人生故事,宛如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雨林片刻,在周遭熱鬧非凡的場景中格外顯得寒酸,只因為她向來是個人生失敗者。

史朵莉大概就是在這樣描述下生存的女人,她年屆30,但看起來卻一事無成,疼她的父親早逝、只有媽媽以威權式的教育數落她,她看起來是逆來順受,但在心中卻也是非常不服氣的,她的叛逆表現在工作能力上,她擅長與人針鋒相對、文字犀利,卻對自家母親的成就與管束,只會表現出唯唯諾諾的一面。她渴望成長、渴望擺脫,但她不能,她只能在日復一日的潛入他人住家裡、穿上他人衣物、睡另一張床,假裝擁有新的人生。

史朵莉在不經意的「交換人生」冒險中,發現小男孩庫伯的悲慘人生,她決心幫助庫伯,這個簡單的動機就是命運的羈絆,所有心靈受創的人物全都有某種巧妙的連結而圍繞、相互扶持成長,史朵莉義無反顧的決定,同時也是心靈成長的旅程。

小說的情節有高度的巧合性,在牽一髮動全身的關係中,原本被歸類為孤僻難搞的史朵莉,卻成了主動積極的角色,這證明了人們只要有心,其實自己的人生還是可以擁有不同的局面。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中的旅行,都會因為當下季節天氣的關係,在腦海中自動設定某一種情境畫面。比方念國中時,第一次獨自帶弟弟們到熱鬧的市區逛街,我們輾轉換車像個剛入城的小鄉巴佬,那時我對市區車站同樣也感到陌生,小弟們問我往哪走,我只知道先找到了麥當勞,一個人一包薯條加可樂打發,趁他們享受難得的大餐時,我再出去探路,第一廣場,嗯,就決定是這裡。

那個午後是炎熱的,背上濕透衣服的汗珠斗大地流下,當年乘坐的公車已經停駛,從我家到市區的路上,再沒有這台鐵皮殼與能推開窗迎風招搖的硬座公車。後情我已經忘了,但領著小弟走下公車,一顆心撲通撲通跳的感覺,到現在還是很強烈提醒著我。也許留在心中的,是身為大哥的驕傲吧,他們怕黑怕鬼,小時候只是從二樓房間走下樓,節儉的老媽不讓任何一盞燈浪費亮著,是我領頭催眠自己沒什麼好怕的、鼓起勇氣護衛他們走過黑暗。

長大之後,他們反倒在旅行中體現了勇氣,他們曾經騎單車環島、機車環島、汽車環島,每回跟我分享半日從哪裡殺到哪裡、單車脫鍊如何修理、臨時改變行程踅去哪享用了手機查到的在地美食,總讓我為此生羨。體驗旅行,短暫離開熟悉的環境,的確需要勇氣。現在的我反而為了各種理由綁手綁腳,再難瀟灑出走,如願圓夢。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讓個性反應在對旅行的印象中,十八歲那年,家族唯一一次的旅行動員,租了一部遊覽車走賞北海岸。我是第三代裡年齡最大的,當時我得充分表現大人樣,年邁的祖母走到哪,我便得隨侍在側。那個年紀出遊,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更多想像,正要展翅的年紀,離開家鄉就是擁有整個世界。

如今在外生活十幾年下來,其實念的還是僅存的家族記憶,一個人再怎麼往前走,總不能忘記回頭;一個人生活,什麼都可以不管,但卻不能忘記,來時路上為你噓寒問暖的手足至親。無論生活本身是否就是生命的旅行,但在時間遷移的不確定因素下,為了生活而漂移的人生,的確也時時刻刻充滿冒險充滿挑戰的。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吧、我真的不是搖滾腳,我只是在某個失戀時期因腦袋太空急需東西填補時剛好真正的搖滾腳L(現熊寶貝樂團吉他手)遞來一堆嘈雜而鮮有間隙的樂團CD時恰好被塞滿了腦子。其實我的心還是非常流行歌的(是的、我可以無償為王傑寫上十萬字…如果他要出版自傳的話)。

甚至這世界根本不該有什麼芭樂不芭樂,無聊的界定讓某些人「被迫」有sense、與假掰靠攏而背叛了記憶與真實…明明當初你們那麼愛德華和學友哥的啊?我永遠忘不了的畫面是高中某日課後時間的夕陽逆光裡吉他社同學帥氣側坐桌上彈著新買的廉價吉他而幾名還沒回家的同學(包括我)一起聚唱:「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想你,黑夜來臨時候,我會想你…」幾乎就是一個日劇場景了(只差沒有女同學)。

但不知過了多久,偶爾播播流行歌會被笑俗、偶爾講起什麼什麼歌會被嫌老而只好將過往安靜地放在個人MP3裡在每個擁擠的交通時間裡悄悄回到那個剛喜歡起某人的午後、那些煙花燦爛的青春年少以及那一點點的無法遺忘的「不忘」。

世界應該是可以反映我們真實的心的。

又過了不知多久,在會議桌上才知道〈遺失的美好〉是黃漢青寫的,喔、原來那聽起來那麼像愛國青年的名字是阿沁(心想這一首應該就夠他過一輩子了吧)…沒想到翻至新書147頁看見他在二○○六年完成了我所愛的蔡健雅的〈Beautiful Love〉然後近來一直在我腦海迂迴不走的〈紀念日〉是他今年完成的…我相信音樂絕對是可以反映我們的心,因而成為流行。甚至無須分別流行與否,當拆解剖析後終究是基本音符的組合、變化與化學效應,但卻承載了某個人的某些神秘時刻,即便只是一個人。我相信這是音樂人的信念,卑微而偉大卻也是他們Be Stronger的因素。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ere is toby?

她不是哈比人而是托比人…或是偷筆人。記得當時電話裡問了她地址,說是台中式清水區某某路某某某巷某某弄某某號,校稿煩躁之餘我孤狗了地圖,街景服務…喔妳就在那棟房子裡嗎?是啊但門在另一邊(你知道的、台灣地址嘛)!會穿過田埂嗎?呃、那算是田埂嗎…世界之大,突然想像或許某天街景畫面裡會有偷筆人被攝下的畫面(怎聽起來像偷筆作壞事被歹?),定格於面前,甚久,像被封存於琥珀裡的飛蟲,一種時間凍結的輕盈感。

回到彼此曾有過的幾次越洋通話,大概是印度或緬甸等異鄉國度裡,訊號不穩字句斷裂,我不禁想問:妳在那裡幹嘛?而我經常想問,妳為何選擇去那裡,偷筆?

對於旅行,我更有興趣的是「選擇」,依據不同理念、個性、生存條件等等,每個遠行者都會做出不同的「決定」,而那才是一趟旅行的迷人珍貴之處。即便打工度假本義確是攢錢(生活費與下一次旅費),但過程中卻能看出一個人的人生方向、價值觀以及面對世界的態度。我喜歡偷筆那種對於「生活」這件事鼓足勇氣、耗盡心力的判斷與責任感…我不知換做同齡的我會否如此選擇?但至少我知道這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的生命觀。你必須為了自己的選擇而負責,必須為人生而負責(多少要一點吧?!)。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話節目中常有兩性戀愛專家替人解答戀愛問題,但到底要怎樣才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專家,不知道有沒有人思考過。

我知道對幼兒教育很拿手的叫親子專家、股票檔檔都買低賣高的叫股市專家,那麼兩性戀愛專家是指戀愛經驗豐富的意思嗎?若真是如此,那不也表示這些豐富的經驗大多是以失敗收場,又何以能夠稱作專家?還是戀愛一次就找到真愛,與對方永浴愛河?若是這樣那如何能體會失戀的痛苦呢?這個矛盾的問題,一直令我猜不透。

我想對於戀愛,身為旁觀者都太喜歡去分析解構他人的戀情,每個人都有一套獨特的見解,等自己身陷其中才明白「戀愛」這件事是充滿感情面且不合邏輯,才會產生那麼多所作所為與想法衝突「口是心非」的認知失調。

所以當那些兩性專家對著當事人說你應該怎樣做才能找到真愛,讓感情長長久久,其實是還蠻不以為然的。自己認為談戀愛順其自然就好,就算口是心非也無妨,所有喜怒哀樂都是過程,無論結果如何,享受其中才是重要的。

當然,誠如第三段所言,這也只是本人缺乏說服力的旁觀見解,真正面對愛情時會怎麼做,就連自己也說不準。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對歐洲的第一印象,來自卡通《龍龍與忠狗》,故事背景地是荷蘭,描述了一個靠賣牛奶為生的男孩的成長故事。男孩戴了一頂貝雷帽、身邊跟著一隻大狗,青梅竹馬的女孩腳穿木屐身著傳統荷蘭服飾,兩小無猜的互動總是在叮呤噹啷的牛奶車叫賣中展開。

這是令我難忘的童年回憶,大概是在幼稚園那樣的年紀,我便開始對荷蘭有了基本的印象。事實上,我當然不知道原來卡通講的就是荷蘭故事,是一直到後來,念了書,知道原來木屐、鬱金香跟風車是荷蘭的代表物品,這時候我才把荷蘭與童年的卡通劃上等號。

荷蘭,也就在當時成為我對歐洲的第一印象了。我該去一趟荷蘭,那個有風車與鬱金香的溫暖國度――這念頭一直留在我腦海中,總以為世界上的國家哪裡都市儈,就只有荷蘭保有童年的純真與夢想,這是一片人心的淨土(儘管我對荷蘭也再沒有其他印象)。

再長大之後,如願去了荷蘭,雖然是工作關係,但能走馬看花卻已算一償宿願。荷蘭原來很冷(緯度高嘛),荷蘭人都很高大(世界國民身高平均最高的國家),荷蘭沒有高山、所以眼見的都是小丘陵、到處一片天寬地闊,荷蘭人的建築與汽車都很狹窄、跟國民身高完全不搭(因為課稅很重)……荷蘭已經不只是卡通裡天真爛漫的背景而已,她是活生生的國家,平淡簡單,一如童年記憶裡透過卡通所知道的那樣。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月前接連傳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至今還記憶猶新,每天都有新的有毒食品被驗出,連食品大廠也被捲入。但明明受害的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新聞媒體上出現的卻是店家和廠商的發言人在哭訴自己才是受害者,甚至有業者反控都是因為民眾貪小便宜才會造成今天這種局面,這種本末倒置的觀點真的非常弔詭。

經過這幾次教訓,越來越多人在將東西吞下肚前除了會計算熱量外,也開始在意起內容物成分了。那些出現在成分表上的化學物質,明明寫的是中文,但真正認識它的人卻少之又少,有些罕見化學用字要我念還念不出來。既然都不認識那些它,那為什麼會願意將它吃下肚呢?記得當時友人也轉貼了篇有趣的圖文,大意是說「不小心吃下過期食品並不可怕,可怕的卻是吃下的食品不會過期。」

關於「吃」這件事,也許是過去都過於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卻忽略吃下去的東西到底對身體是補還是毒?當然,完全用理性的觀點去解構「吃」這件事,斤斤計較今天吃了多少卡路里、還有那些營養成分沒有攝取到,把「品嘗食物」這件事變成為「攝取養分」又有點矯枉過正,應該也沒有多少人能日日奉行。但藉由這幾次食安事件的警惕,爾後面對「吃」這件事,在滿足感性的食慾衝動之餘,也可以試著從理性的角度判斷,畢竟將食品賣給你的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獲利,別把自己的健康交給他們把關。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過街頭/陽光浮起整座都城/孤獨的主題/那年秋天的動機/已經變成落葉/什麼也沒做/就老了……不可能更好了/一點點出名的感傷/到處都是時間的糾察隊

〈通緝犯〉,鯨向海

 

青春,永遠是我們反覆追索的議題,它是糖亦是毒、是迷戀亦是悔恨,它瞬逝而短暫,我們甚至無法確知它的到來。初次看到《小時代》,是在擁擠的書店櫃位,上下兩集強烈的封面設計暗示了一種世代的標誌:螢光色的、黯黑的、好動的、拼貼的…久後正式閱讀(當已去了一次北京、聽到太多八○後的事以及太多次《幻城》),突然發現—喔、郭敬明原來如此(此前我已搞懂韓寒)。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馬克與莉莉的奇異旅程已告一段落,奧古拉城宛如重新生般地持續在作者大衛懷利所細心架構的文字結界裡增生繁殖,因為奧古拉不只是奧古拉,它可以是當代社會運作的隱喻:以物易物的界限與價值觀、君主極權的論述與反思、體制社會的個人存在意義;它甚至是身而為人的一種面對命運的定義與自覺,當我們充分理解了個人的未來定位,那麼、還可以大方且帶著原有的喜悅持續向前嗎?

《交易遊戲》裡充滿了濃厚的政治氣味,僅有的權力在高低階級之間反覆流竄,曾經站在奧古拉城最頂端位置的馬克,以一介在逃犯人的身份與具有革命象徵的莉莉開啟了城外的冒險,對於遺世獨立而民智未開的奧古拉人,城牆外即是虛空、是無、是空白的時間區域,他們沒有想像,於是乎、所有的想像之外皆為「惡」,所以革命。反之,對於身處地底的娜拉子民而言,覺醒頌歌帶來聆聽,帶來了智識與世界,於是乎,當頌歌摧毀、想像斷絕,他們反而無法正視黑暗、幽閉的地底國度。兩種世界,正反價值,當我們身處相異條件的生活裡,同一現實卻是不同的視野。

 很多時候,文字本身除了在文、句、段落、篇章之間的闡述,往往在字與字、句與句、段落與段落、篇章與篇章之間產生新的發酵,因而化為一道不同人不同所見之隱喻。而我們從書頁中所看見的文字構築及其因時間與生活經驗等不同累積所衍生之陰影,將是如此不同。

 當故事尾聲,奧古拉城即將展開重建之際,遠望著熟悉家園的馬克有所感觸,「……但他覺得自己現階段不想再多探險什麼了,光是奧古拉這裡,就已經百廢待舉:城市還等著重建;新的、開放的政府,等著成立;更公平、正義的律法,等著人民一起通過。還有來自吉斯提與娜拉的外交使節要認識,尤其大多數奧古拉人都還不習慣,除了奧古拉,還有其他文明的存在。」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市裡的生活步調向來很難跟悠閒搭上關係,對我而言,不是在一間隱居巷弄的咖啡館或城市角落的小公園,就能說上浮生半日閒。要真能享受輕鬆舒服的生活片刻,必定得走出戶外,接近大自然,這才算貨真價實。

和旅遊人氣作家Clare的合作,已經是第三本了,第一本我只參與了校對,後面兩本我負責編輯。兩年間有三本旅遊書問世,Clare質量俱佳的文章的確有此條件。偶爾我在網路上隨意點選,旅遊網站或入口網站的特選報導,很常就是Clare的文章。

換算下來,每周一次的全家出遊就是一次精彩的旅行記錄。這些記錄對他來說,除了累積穩定的作品發表,同時也見證了天倫樂,也許再持續書寫下去,旅行與生活、家庭的連結度,Clare全家就等於是最好的範例了。

長年住在台北,離小時候前有小溪、後有稻田的環境越來越遠,原本樸實簡單的景象不復存在,鋼筋大樓與擁擠比鄰的建築線條取代了隨風搖曳的稻麥,拂面而來的不再是青草香,再也沒有潺潺流過、水流與小石子撞擊的悅耳聲響。車聲喧鬧聲與混濁的空氣,是現代文明的唯一印象,城市裡的人被困這麼久,還能想到心裡最純淨的一畝田,仍渴望被滋潤嗎?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者是晨霧中/一頭假寐的鯨,/或者一場尚未證實/的花之暴動,/或發光的房間……/我們即將相遇,/在城市的空白處/理解彼此的孤獨/備忘之外的車速之外的/未經梳洗的永恆之隱喻/你會說,春雪將至/生命有一秒的縫隙,/風裡傳來神祕的點播歌曲/淺草月台上,一些/被挪出原位的夢,/正交換著音訊/你還會提及久違的詩歌/與不克前來的銀河列車/在春雪瞬刻,一秒後/各自又設法道別,/返抵平靜的窗前/等候生活穿越如常,/等候下回透明的暗示/午睡之中的陰影之中的/錯過電車後的多餘的步伐/最後你說,我們是零星/的盆栽,在反覆修剪/的同時,一起等候/城市的草原                                                   

                                                        —〈在東京相遇〉

 

約莫末兩年前東京回來之後所寫的,如今一切依舊成立。雖受限於工作時間,場域有所重複(下北澤、築地市場),然而整座東京城彷彿一座不斷修正與進化的巨型、無邊界的樂園,同一班電車、同一張餐桌,你仍是你,而它已繼續提升且依舊能看見昨日。

前次下榻的新宿,這次的後樂園,動與靜之間,相同飽滿的力量—那種精微細緻具前瞻性的生命力量(喔、這是荒木經惟的東京;喔、這是森山大道的東京:喔、這是川內倫子的東京…這些我們常見的東京判斷)。一個掛勾、一份告示、一張包裝紙,其實可看見的是沈默而不張揚的來自於人的深度。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將邁入而立之年,周遭許多朋友也都結婚生子,每當聚會話題自然會帶到小孩身上,言談中雖偶有無奈與抱怨,但滿足與喜悅的成分仍佔了絕大多數。

帶小孩是門學問,也都曾聽過「大家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做父母的」這句至理名言,但難就難在沒有老師教,有些新手父母不久前也才剛從小孩階段畢業,只能由長輩或是自己小時候接收到的經驗來傳遞給下一代,這其中當然也有些錯誤的觀念也被不斷複製。以自己為例,到現在還殘留的壞習慣就是咬指甲,學理上來說佛洛伊德認為這就是幼兒時「口腔期」沒被滿足造成的,簡單來說就是奶嘴太早戒沒吃夠。每次咬指甲被我媽糾正,我都會開玩笑地對她說「怪我囉?」但還好承襲至今的只是咬指甲,不是伊底帕斯情節。

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小孩贏在起跑點,但若是從父母就贏在起跑點,用正確的育兒知識來處理小兒的疾病與養育,讓小孩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如此一來每位新手父母肩頭上的甜蜜負荷應該也能減輕不少。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俠為題的港產電影和金庸小說佔去我求學生涯中不小比例,作品中當然不乏經脈、穴道、真氣這些關鍵字,看歸看但腦海裡還是不免產生「真有這麼厲害」的疑問?

張無忌有九陽神功運行奇經八脈,終於戰勝玄冥神掌的寒毒;段譽靠著時靈時不靈的六脈神劍,可以將酒水從小指的少澤穴逼出,千杯不醉。甚至任何人只要打通任督二脈,都能習得上乘武學。雖然上述都是出於故事情節,直至最近我才確實體會經絡穴位對人體的功效並非只是紙上談兵的幻想。

編輯此書時有天不巧落枕,只好乖乖去中醫診所報到。問診後醫生就在肩頸上預備針灸,下針處正巧是風池穴,書中提到穴道若是痠痛就代表氣血瘀積不順,這一針下去果然痠痛難耐,待肩頸上扎滿針在照燈熱療等待時,思緒再度回到了紛亂的江湖,想起高手過招只要點穴就能讓人無法動彈,雖然現實中不見得如此,但確實會令人痠痛無力。也才發現平時看似沒事的身體,其實早已堆積了許多疲勞。

現在下班回家後,沒事就會照著書上的幾個重點穴位按壓推拿,的確舒緩了不少疲勞,雖然終將無法成為絕世高手,但至少可以搭配爵士樂換得一夜好眠也算欣慰。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收到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醫師的書稿,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所謂的老化,是不是已經在年屆而立的我身上開始起了作用。

我從小就常被說懶,雖不至於到達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的境界,但相對於熱愛運動、行為積極的同齡孩子,的確容易被歸類為溫吞一族,什麼都慢,感覺上就是個老小孩。再加上星座非常不巧落在土象(太陽與月亮星座都是,真是令人搖頭的絕配),更加深了我對自己認知的「穩重」,換句話說,就是「慢郎中」。

我本人無心為自己辯駁,但也深知一成不變、個性溫和(溫吞?)的確是不好的,至少在我高中那年,第一次聽到「行為模式過於固定容易老年痴呆」,倒是老老實實被嚇到了。我習慣回家走固定路線、吃的口味很挑只選擇吃過的、不接觸新奇事物、沒事就賴在家裡什麼事情也不做……報導說,因為大腦缺少刺激,久了就像機器一樣會鈍,然後呢,再怎麼上緊發條也會像個迷糊的老時鐘,怎麼運轉都會跳針……

這該怎麼好?最嚴重的是,這十幾年下來,我還是依舊故我啊!甚至到了現在,我都開始做好老年會痴呆的心理準備(怎麼會這麼悠哉呢XD)。究竟有沒有什麼良方,可以讓越來越與青春無關的自己,不要太快靠近老化呢?

陳亮恭主任身為國內的高齡醫學權威,他語重心長提出「現在年屆中壯年的我們,將來每四人會有一人得面臨獨居的老化生活」,而且「每個人老年需要他人長期照護的時間平均長達七年」。仔細想想,人生假設以七十歲壽命來看,這無所依靠的七年就佔了十分之一,而且以我現在年齡來看,也用掉了剩下的十分之五,換句話說,是不是我的人生只剩下十分之四還能像此刻這樣悠哉聽音樂、打電腦、想著周末約會可以去哪?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在一頓飯局中聽到有位剛離職不久的朋友,跟著家人的腳步一同踏入了直銷的行列。後來跟這位踏入直銷的友人約出來吃飯時,她姊姊也剛好跟在身邊,一場飯局頓時成了直銷產品的說明大會。

 

在這場「說明大會」裡,她姊姊秀出了幾張before&after的照片,並用手指不斷滑著手機螢幕說「妳看,這都是用了我們家的產品,半年後就變這麼瘦,是不是差很多?」看著她的手指迅速滑動,我只能說出「嗯,真的差蠻多的」這種敷衍話語,對方看我興趣索然,只好轉而介紹下一樣美白產品。結果整頓飯下來吃得我精疲力盡,心裡只想趕快結束這場飯局,飯局結束後我也決心盡量避免跟這位朋友碰面的機會,直到她脫離直銷為止。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暖暖的第三本書裡,人生似乎漸漸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搭便車的時日之後,放慢了腳步,選擇停留、選擇思索、選擇在23歲的年紀讓自己的身心靈置身於無限度的生活中(事實上從20歲就開始了)。一種體制外的生活。

相對而言的是我們熟知常見的體制內社群(其實沒這詞兒,只是我的感覺)。我想到的是ICQ、MSN、FB、LINE等等透過工具機制以達到的社群目的(ㄌㄚˇㄙㄞˋ虧妹交易會議檔案傳輸說壞話吐苦水分手…)。而那些所謂的社群工具竟皆為憑空下載的免費軟體,就像一個個突然蓋好的公共場合卻不再需要親身前往了,只需面對各式載具一如自閉兒般地鍵入、傳送、笑想(肖想)…(其實至今我連簡訊都還仍抗拒,畢竟手機的用意是撥接應答否則何不只寄電子信箱?喔、有人說因為比較急?但通話不是更快?何況世界並未有隨身必須攜帶手機之規定與罰則)我們多半認為這是人際關係之增進,但人際關係並非依賴這些看似取消了距離卻其實距離更遠(因此你們可以不用常見面了因此你們會擔心「什麼」被知道而技術性地隱藏封鎖一些事因此你們為了對方沒有回覆的訊息而耿耿於懷因此你們寂寞且悲傷地等候在自己PO文下方的按讚與留言…)的社群介面。

而暖暖可能正穿越一片沙漠、正躺在一片露濕的青草地、正途經一個漸被遺忘而欲言又止的舊時代…

世界上的一切沒有誰好誰壞,價值判準機制不用雲端搜尋或盜版下載而是原裝內建於自我。暖暖的選擇不是你、我或任何人的選擇,而是她的選擇。她選擇在自己的黃金年代前往未知的遠方,多數時候,我們無法體會也難以判斷這樣持續下去的旅途是對或錯,書中所呈現一如含藏了無數時光密語之隱喻,讀者看見的將非異地風情、當地文化而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之間的互動和情意流轉,更是一幅我們早已消逝了的年輕時代之微縮全景:那些錯過了的、失去了的…暖暖置處於一種體制外的社群,她和旅行中遇見的人,彼此的聯繫並非依賴各式軟體而是相同的頻率,機緣以及反覆增生的夢(那將驅策她們不斷上路)。那不是經濟實惠的方式,但卻存有了人與人之間每次相遇時最需要的「在意」、「真誠」、以及「對彼此記憶的想念」。

或許她明天就停下腳步了,但今天仍在路上,沒有學校的日子並非摒棄學習,反而是主張自發性地學習眼前的一切。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