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媒體上企業家對年輕人的看法永遠只有兩種:今天說沒能力又好高騖遠,明天又指責安於現狀不知進取;成功人士總說工作先求有再求好,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現實卻已是為五斗米下腰還被嫌身段放不夠低。富二代總說自己是白手起家創業,沒有借助家裡資源。投資賺錢的永遠不是自己、建案一間一間蓋,房子到底都是誰在買,為什麼有這麼多無法理解的矛盾卻又得想辦法說服自己接受。

「成就」、「致富」這兩個詞彙對現在的20、30世代眼中就跟「世界和平」一樣是人人期許,卻又達不到的目標。因此,與其投資有風險的股票房產期待第一桶金,不如投資在自身興趣,至少還能獲得快樂,所也才會有越來越多人甘願回鄉當個小農夫。唯有心境轉換「成就」才能不再是擁有傲人社經地位,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致富」也不再是日進斗金,而是讓心靈感到富足。

而面對22K不也兩種選擇嗎?要嘛接受、要嘛起身反抗,一面屈就自己一面又再抱怨,其實就跟被虐待狂沒什麼兩樣。

--

反觀自己,講了那麼多卻還沒賺進第一桶金,我想台灣政府都很會做事,大企業都很體恤勞工辛勞,結論一定是身為年輕人的我不夠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