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石碇山區的連續彎路,似乎誤入某個岔口,窗外幽靜無擾的狀態中,車內沈默的空白因而巨大許多。大規模夜黯,循車燈光束不斷前來的是蟲豸的身影,偶有山鳥之聲;此刻已然遁跡山野,之於城市生活的某種全面遠離。

暗地不免為迷途而驚惶,或因太過習慣於例行日常,七點半或許晚餐用畢、正閒適步行的返家節奏,也或是另一在辦公桌前孤自迎戰窗外夜色的加班時刻,以及更多。『該不該先停一停?』『車引擎聲好像特別嘈雜,像急著逃走……』『還是停前方路彎?一旁導覽路牌或許有用。』

自我對話過程中,才想起被慌忙與憂懼所掩蓋的故事啟始。遠道前來觀覽北宜公路腰潭附近的水庫上游景致,途中氣候驟變,急雨、降溫、微霧,然而那樣深邃的視野氣氛裡的曲折蜿蜒,卻看似一種透明且意味深遠的穿越,腦中反覆延展而去的是記憶、是情懷、是想像,沿途停停走走,只為在所遇的每一瞬刻,重新擦拭感官。

後來那成為我心裡的某處地方。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像小黛那樣,得以自在探索記憶裡的景物,或許多數人亦擔憂著放棄、捨不得遠離,因而錯過卻不自知,因而想念卻被迫前行。本書不僅是小黛心中的幾處地方,亦是每個人記憶的觸媒與索引,可以因此尋得回途,溯源而上,更能逐情緒而居,在字裡行間找到心神棲止之地。

車熄火後,與一切靠得更近。開始不去預想「之後」,沈浸在深黑夜裡,面對一無所知的周遭,彷彿來自萬物自然的檢視:如此淨空狀態中,能否明白自己的本質?一如當時候驚覺其實與這城市周遭仍不甚熟識(鄰近石碇的是坪林?雙溪?),生命卻在此刻迷途中,時速二十公里,一點點尋獲新的觀望角度;又如一個人的本質,我們無法瞭解任何人的內在全景,反之亦然,但皆在步步建構他人對自身的詮釋,淺淺釋放訊息,像山林裡乍現的一道聲響,可能是鳥禽的行跡可能是熟墜的果實……而這些細微認知則建立於一幅寧靜夜幕之上,僅需彼此適當的聆聽與體悟。

後來重新發動了車,山路仍未明,但時序重新開啟了,雨歇後風涼,任由山彎、坡道而往前續行,感受山林草木的壯盛曲式。而後終於駛入主幹道,車輛陸續往來,像一則寓言的終頁,車速漸升,路燈漸增。山間道路距離漸遠,卻仍在心底攀轉,如小黛的文字裡流轉不去的人情世故,待憂慮、待解決、待正視……然而、我們必須學習靜下來,回首顧盼記憶的景致,那些地方正以沈默之姿,等候著自己;繼之會有另一輛車駛入岔路、可能會有另一個我同樣發現在那樣的寂靜中,時間會是一種永恆的存在。

 

IMG_15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