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努力擺脫張志明,最後我發現,我變成了另外一個張志明。」 ——余春嬌 

在《志明與春嬌》,誠如片名,偏向以全男性(雄性)語法與觀點去解剖當代香港的男女關係,女人(包括春嬌)成為在男人間流轉往返的光點,而光點的閃逝,決定在於男人。來到續集《春嬌與志明》,情緒的重心來到女人身上,當兩人離開熟悉的城市,北上北京,生活的本質便形成以工作與未來人生為重的局面,社會現況再次如上回的禁煙令影響了男女對愛情的想像。當志明必須正視自我的異鄉生活時,便是成熟的契機,即便遇見了北京的年輕新女友,可一旦距離拉開,反而容易讓人看清真正該珍惜的事物為何?

兩故事互為表裡,浸淫在青春歡愉裡的前集,時移事往,再甜美的時光在殘酷現實中,一樣只能逐漸衰老,愛情的本質從來就不是穩定與不變,不斷在改變的兩人同樣會改變彼此,是謂適應與調適,愛情之美在於其間成長與修訂(個性、慣性、耐性等等)的過程,余春嬌變成了另一個張志明,無法為自己做出另一種想像,而張志明終於願意改變,即便難度甚深,但對他而言,「願意」與「瞭解」便是可貴的第一步路。

愛情裡的每個人總是像交互感染的菌體,持續不斷被對方某些習性所傳染而變異,開始吃青菜開始愛狗開始在意造型穿搭開始不時流露幼稚的言談…同時也明白對方是因為自己所不認識(當然也可能認識)的某人而開始懂車開始愛打圍巾開始喝黑咖啡開始放棄鄉村樂改聽搖滾…然後所有的志明與春嬌反覆交互作用,被另一人的習性所改變,變成某種綜合型菌體,慢慢可觀察到自己前所未見的完善與美好(我們總愛說,對方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不是?);然而、卻也因而強大到…我們漸漸對於失去愛情的悲傷痛楚開始產生抗體甚至免疫,以致失去絕大部分的悲傷痛楚。

彭浩翔以擅長的細膩與瑣碎兼具之語法,示範了血淋淋的愛情,都市高樓裡無處不在發生,春嬌志明僅是一微渺縮影,從中投射而出的是更寬闊的當代情愛面貌,無論各種生活層面都可以有其解讀愛情的角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