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入「北韓」,搜尋到的多半是與「飛彈、緊張、談判」等等情緒緊繃的字眼相關之新聞,相對應的是「南韓」或輻射而出的「中國、美國」,「金氏政權」是恆久的第一人稱,而在不安不理解又挾帶譏諷的文化窺奇下,延伸之詞彙為「逃亡」。

然後我們目睹了南北韓於三十八度線上的煽情戲,再早前卻是領導人金正恩的恐怖宣言與暗殺事件(偉大的演員總有一張善惡並蓄的臉)……神經質般幾番戲弄世界運作機制下的傳統價值之權謀故事,藏於核心的是一枚永不知其設定、動機、判準的未爆彈,一種看不見深度、算不出底牌的恐怖平衡(即便賠上一切亦無妨);於是又看到了「再現阿里郎北朝鮮單飛八日」、「北韓五天四夜精緻遊」等等的想像的難題。

突然想起《非普通教慾》(Dogtooth)裡父母對子女的「為了你好」的念頭,近乎恐怖地抵抗外界視聽,在「裡面」,孩子知道的是外世界充滿險惡,更無助的是既有的語言因安全理由被扭曲為他義,全面性封鎖,而當偶然「真正」看見了「真正的」世界(非經不當轉述或被憑空建構的),即便密不透風的控制下,人所能產生的細膩情緒和感覺,所有由內而外醞釀、流動的想像、無奈、反抗,終究無法被知悉、掌握與公開透明……種種被意識到的自由。在「危險」的本質裡,北韓至今仍持續生存的盤算與搏鬥,小孩鬧氣那樣不給糖、就導彈。本書作者石川政次則是隨之被擺弄、妄顧、訕笑的生命體,所衍生其身的痛苦是渺小而巨大,那些紀實文字像是誤植的情節,在缺乏場面陳設、歷史縱深的孤獨劇場上,被重複展演,彷彿同一角色的無窮盡試鏡,最終所有人都只成為了不同斷代裡現成的布景。

然而,日韓混血的石川,脫困後卻更進一步隱喻了當代政治與人道主義矛盾,誰來協助、怎麼協助、為何協助……種種考量的背後是更複雜的國際局勢權衡與避重就輕。身份是最簡單易懂卻最難解的,它凌駕於生存並充滿了限制與詮釋。石川不知道的是涉渡了河之後,並未有人在等,而一段逃亡的開啟象徵的絕不是僅有光明,更可能摻雜了許多同等痛楚的徬徨與不安,只是色澤較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