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嘉義往返開車12個小時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

當時我的總編,正在製作某位名人的書籍,他的夫人因為先天性的疾病情況不佳而緊急入院治療,我的總編請我幫忙開車(當時沒有高鐵)下嘉義探訪這位名人的夫人,由於我是這位名人的編輯,二話不說向親戚借了車就答應陪同前往,記得出發時約早上10點,抵達時已經下午4點,一路開了6個小時的車的我累壞了,心想,天啊,回程還要開6小時啊,腦袋裡跳出來的QS是:這個禮數也做得太周到了吧!

進了醫院病房,我見總編帶了點補身用的禮品當作心意,夫人氣色不錯,和我們開心地聊起時事和她先生常在媒體說的有意思的話,現場笑聲不斷,整個探訪過程時間不長但很愉快,雖然回家的路途很遠,但相信這美好的下午,都帶給大家難忘的時光。

中國人重禮數,過年過節要送禮,婚喪喜慶要盡禮,禮尚要往來;學生時代裡充滿了禮、義、廉、恥的校訓,公民與道德裡也教育著請、謝謝、對不起;知書也要達禮。

當我們想請人幫忙做事時,說「請」有好多種方法,對長輩、主管或資歷比你深的人,要寫一篇有禮貌的信函,或者親自登門拜訪,比方說:「某某某老師您好:我是***,日前曾在***見過您,最近我們有一個***方案,情況大概是****,希望有機會能邀請您****,再請您撥空閱讀,或者方便的話看能否約時間碰面拜訪,容我在向您說明*****非常謝謝您。」對同輩、同事或同年齡的人,或許要說:「某某某你好:我是***,最近我們有一個***方案,情況大概是****,希望能請你****,再請多幫忙,謝謝*****。」

當我們說謝謝、對不起也是一樣,依據輩份、親疏、關係、事情的輕重,都有不同的作法,從基本的話術如感謝你、真不好意思麻煩你、有勞你費心、對不起是我不小心,我下次會多注意到親自拜訪道謝、送禮、寫張卡片表達心意或是歉意,在在都是禮數也是做人的藝術。這其中還得不要讓小事過於誇張,讓大事草草帶過,得分辨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與距離等等,應對要得體、拿捏要得宜。

「請、謝謝、對不起」是很簡單的做人道理,光是要將此做得周到、圓滿卻不容易,而且很容易被遺忘,更不用說生活中、職場中還有許許多多關於禮貌與禮數的學問。

教育專家洪蘭說:「做自己,如果不把別人的感受考慮進去,是自私的表現。」蔡康永說:「做自己和沒禮貌常是一線之隔。」坊間許多說話的書,如回話藝術、擄獲人心說話術、說話之道等,不單是教說話,更多是在教做人。

報章雜誌介紹很多頂尖業務員,總有些共同特質,貼心處理客人在意的每一個環節、站在客人的立場思考、過年過節不忘一張卡片或禮物表達心意、他們把客人當成自己的朋友,他們在做事,其實也在做人。

做人和做事,必須相輔相成,也是彼此尊重和個人修養的展現。

 

 

 

 

 

arrow
arrow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