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編輯‧幕後 (2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記得是石碇山區的連續彎路,似乎誤入某個岔口,窗外幽靜無擾的狀態中,車內沈默的空白因而巨大許多。大規模夜黯,循車燈光束不斷前來的是蟲豸的身影,偶有山鳥之聲;此刻已然遁跡山野,之於城市生活的某種全面遠離。

暗地不免為迷途而驚惶,或因太過習慣於例行日常,七點半或許晚餐用畢、正閒適步行的返家節奏,也或是另一在辦公桌前孤自迎戰窗外夜色的加班時刻,以及更多。『該不該先停一停?』『車引擎聲好像特別嘈雜,像急著逃走……』『還是停前方路彎?一旁導覽路牌或許有用。』

自我對話過程中,才想起被慌忙與憂懼所掩蓋的故事啟始。遠道前來觀覽北宜公路腰潭附近的水庫上游景致,途中氣候驟變,急雨、降溫、微霧,然而那樣深邃的視野氣氛裡的曲折蜿蜒,卻看似一種透明且意味深遠的穿越,腦中反覆延展而去的是記憶、是情懷、是想像,沿途停停走走,只為在所遇的每一瞬刻,重新擦拭感官。

後來那成為我心裡的某處地方。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像小黛那樣,得以自在探索記憶裡的景物,或許多數人亦擔憂著放棄、捨不得遠離,因而錯過卻不自知,因而想念卻被迫前行。本書不僅是小黛心中的幾處地方,亦是每個人記憶的觸媒與索引,可以因此尋得回途,溯源而上,更能逐情緒而居,在字裡行間找到心神棲止之地。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美麗災難》中,崔維斯與艾比的愛與分合,給了讀者一場華麗璀璨的情感心理劇,然而純粹女性視角似無法完整詮釋「愛情」這道雙人難題,因而潔美.麥奎爾衍生出以男性角度、心緒為出發的本書,兩書情節對照,補足狂亂激烈的愛情劇場的全知觀點。作者本回翻轉了兩性對位關係,藉以浮凸男性的愛恨,頓時發現所謂的理性與感性並非二元對立,而是在男女之間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與層次。

透過兩書各環節之對照,可逐次細察、審視男女雙方在面對一份愛、一個賭注、一則謊言、一次誤會等等關卡的情緒起伏與應對進退。愛情,說來既殘酷又可笑,當以為即將逝去,卻發現只是在心裡多繞了幾圈而無法棄置的懸心之痛,而所有痛楚來自於彼此的不安、嫉妒與孤獨等小小傾斜的心念。愛恨終歸一致,沒有人只有愛或只是恨,一切都是並燃的。身為續篇,本書反傳統的書寫策略提供了一種新去向,愛的角度依人的善變而異,每個人之於心繫的那個人而言,都是一個災難,一份執念。

COVER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跟幾位高中死黨聚餐,其中某位已經可以看出明顯有髮線後退的跡象。大夥幾十年的交情,雖然彼此什麼低級的玩笑都開得起,但這檔事還是只敢等他離席上廁所時,才有人提及他是否面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的存亡之際,等到大老遠就看到他準備從廁所回座,大家才心照不宣趕快轉換話題。

回憶從前念書時,髮禁還未解,班上總有愛出鋒頭的男同學,不時挑戰教官忍耐底限,染髮總是不敢染太明顯的顏色、即便是直髮也要去離子燙,被師長發現都說是天生髮色淺跟自然捲,又愛跟同學嗆這次的新髮型在哪邊剪的,又花了自己多少錢……諸如此類的。當年正紅的陳曉東、羅密歐、鄭伊健無一不是設計師的參考範本。

男性的頭髮就好比女性在意的斑點細紋,一邊是希望永遠不要離開;另一邊卻寧願越少越好。人都會老,那些秀髮型、改衣服、現球鞋的青春歲月也隨著越來越多的白頭髮與掉落的髮絲離我們遠去。會想留住秀髮除了不想讓別人發現到自己的外在年齡增加,或許也是想逃避讓內心的自己察覺到年華老去的事實。

--
以前是在公園球場打球被中年阿伯架拐子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約是在國中時期,每晚媽媽都要我喝一碗難喝的湯藥,雖然百般不願意,但還是乖乖喝下,長大後才知道這叫轉骨湯。可能是自己不愛運動,所以效果好像沒有很顯著,離女性擇偶的殘障標準175還差了2公分,但至少有比父母親高,也灌得到國小的籃框,所以應該還算有效吧。

乍聽「轉大人」三個字,有點聯想力的年輕男性,總會想到色色的事。例如當兵時,學長都會問XXX,這次放假要不要一起走,學長帶你去找可愛的美眉「轉大人」。不然就是回想起小時候深夜轉八九十台的色情廣告口白「一對一女師,真人指導,幫你轉大人…」小孩跟大人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就連法定的成年年齡到底是18歲還是20歲一定也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當然也不是靠是否脫離童貞就能斷定。

對我來說真正覺得自己是大人的時候應該就是當完兵、找了工作、第一次從領壓歲錢到包壓歲錢給父母吧。那時終於有一種,「接下來的人生要靠自己了」的強烈感受。簡單的說,就好比玩線上遊戲的練等升級一樣,唯有將心、體、技、知四項能力值都累加到指定標準之後,才能成功轉職成為「大人」,但也總是在成為了大人之後才懷念起當小孩好像比較幸福。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國際版權人譚光磊引進的《美麗災難》是全新款式的愛情小說,作者創造了一對渴愛卻無法擁有愛的男女崔維斯與艾比,他們天造地設卻不斷折磨彼此,各自擁有生活與情緒的難題,以致無法正視心中的戀慕與渴望。簡易的愛情課題因兩人特殊的背景(單親的地下拳手與賭徒之女)而變得危險不安,除了領受感情關係中的稚嫩,成熟與進退,更能體會男女對於愛與恨的不同詮釋。

本書原由潔美.麥奎爾自行出版,憑網路口碑走紅,電子書至今已銷售廿餘萬冊,在《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經紀公司操盤下,成為倫敦書展熱門書籍,售出12國版權,電影版權亦正洽談中。故事描寫大學乖乖女和全校最惡名昭彰的花花公子打賭,發展一場「純友誼」關係,絕不涉及性、更別提愛。兩人各有約會對象,心中卻放不下對方,單純的曖昧逐漸演變為一段危險關係。所謂的愛,從何而來,為何離開?男女主角龐大的情感與身體能量,在各章節中反覆引燃,呈現眼前的便是宛如璀璨炸裂後的愛情新宇宙。

cover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開場是詭異至極的一場戲,那時坐戲院第三排以致頸部肌肉需角度疲憊地靠上椅背頭枕,一個被迫的大仰角觀影視線(一切更為怪異),杜比環繞音響傳來無法辨識的囁嚅嘈雜音,學語一般(語言的對焦),鏡頭由某種無從判別之科幻機制漸漸拉遠,一如啟動、轉換或旋扭…然後是眼球特寫(視線的對焦之隱喻),一切校準就緒,進而是Scarlett Johansson的極致性感秀:穿上一套新的「肌膚」(幾乎是影史最血脈僨張的一刻,想看更多想看更久想把頭倒過來看…)。

小說裡的伊瑟莉始終脆弱倦憊地穿梭在蘇格蘭高地公路上,無止盡的尋人之旅,她的工作無法輕易折返,像生產線的上游權責區,沒有啟始便沒有之後的供需(一段非常卓越的隱性殖民描述)。因而她持續在蜿蜒臨海的路上前進(閱讀中不斷想起戲院裡坐姿不良所致之背脊不適),彷彿靈肉難以密合,在與便車客的互動對話中,尋求情緒之依靠。

電影與小說的伊瑟莉同樣在肌膚裡外進進出出—她是哪一種人?她是哪裡來的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她是人?速度不快的車廂裡,她的心境卻正無法停止地萎頓與壞死,她是全世界最孤獨的存在,而肌膚是自己用以隱藏、質疑、妥協與面對世界的媒介,單薄又堅韌的一層孤獨的質地(躲進去出不來)。然而、這世界能否成為自己的歸屬?她擁有了後半輩子的夢,卻遲遲無法藉由肌膚的替換而取得新身份(人生),肌膚成為了最擺脫不去的孤獨,其上所有傷口、酸楚與沾染皆為孤獨的觸感。

本書是一個多層次的科幻故事,賦予了外星異族隱喻的多重深義,既探討了「人」的認同問題,更反向批判了當代人類社會各種不堪一擊或殘破之面向,藉由伊瑟莉的方向,可享受到尖銳敏感的敘事,更透過奇特詭異的公路故事,獲得思考與感官上的刺激與樂趣(當你在公路上,如果看見一名女司機為自己停下了車,你心裡會想著的究竟是什麼?)。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奇與恐怖都是人類最原始的感受,好奇驅使人前進、恐怖令人怯步。兩種矛盾的情緒同時出現時,就像站在高樓邊緣害怕的往下張望,卻會幻想自己如果跳下去會怎麼樣,以及寫著千萬不能按下去的紅色按鈕,反而卻讓人有股想按看看的衝動。奈特居住的卡瓦荷公寓,充斥著光怪陸離的謎團:七腳綠蟑螂、讓指南針混亂的磁場、匪夷所思的格局規劃、超低溫的牆壁、還有永遠深鎖的14號房。許多悖離現實的小事正吸引好奇者深究,恐怖卻一點一滴地慢慢滲出。

本書如同美式的cult film,充滿怪奇與恐怖的氛圍。四百頁的內容厚的紮實,大量的角色對話和幽默言談讓故事閱讀起來輕快順暢。隨著步步挖掘,主角奈特與房客們組成的雜牌探險隊才發現大事不妙,當初也許不應該那麼好奇的。但事已至此,想裝作沒事以求全身而退也來不及了,現實永遠比自己所能設想的還要糟糕。整本書看完就像玩了一款以《史酷比狗》的主角群們闖入《沉默之丘》的恐怖動作遊戲,在種種的危急時刻,還是不時冒出讓人發笑的對白。即便是世界末日大難當頭,至少還能用幽默感正面迎戰。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年,駭客任務1上映時我沒進電影院看,也忘了後來是租DVD還是等電影台播出才第一次看了這部電影。片中墨斐斯在跟尼歐解釋母體概念時說:「母體無所不在!」,當時還沒變成救世主尼歐的安德生先生一臉茫然,我也是一樣,心想:「你有說跟沒說有什麼兩樣。」隨著劇情推進我才理解墨斐斯想表達什麼。

記得在小學、中學甚至是在軍中時,團體中都有一位被排擠或欺負的人。自己雖然不是欺負對方的人,但也只是悶不吭聲地旁觀,然後覺得好像有那麼一點奇怪,想著他到底做錯什麼,大家才一直針對他。無解的疑問隨著畢業和退伍留在過去,直到再次進入新的團體,同樣的事情又再次上演卻又找不出任何解釋。時至今日,初編此書時,就像看到穿著黑皮衣一身勁裝外加墨鏡,比墨斐斯多了頭髮的陳俊欽醫師對我說:「黑羊效應無所不在!」我起初也心想:「你有說跟沒說有什麼兩樣。」隨著書中的剖析我才知道陳醫師想傳達的概念。

有團體的地方,「黑羊效應」就會出現。一旦風暴滋長,很快的,所有人都會被牽扯在其中,而對抗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越多人理解「黑羊效應」,就能遏止它成形的機會,即便最後無法阻止它,也能用超然物外的角度去看待,減輕自己所受的傷害。就像救世主尼歐眼中的母體只是一堆數位符碼,無法傷害真實世界的自己。本書的功用便如同當初墨斐斯拿出的紅色小藥丸,吞下後,你將看清真實的世界。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笑福面」是日本正月時節的傳統遊戲,白紙上畫有臉型輪廓,五官零件四散,遊戲者蒙住雙眼,試圖將五官排列回正確位置。作者所創造的女孩—定,正是一個不斷在試圖探索、尋找自己「正確位置」的人,因父母迥異的人生觀導致童年處在一種飄忽不定的狀態中;人生成為一種形形色色來去卻無法拾得重心的空泛感受:不在意外表、不重視生活品質、無法體會人的情緒來由與延續…或者說是,她根本不懂得。

本書中架構了一個近乎遊戲般的樂趣感故事,定在家庭、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裡,就像全面的重新學習,試圖補足心中那張早已攤開甚久的空白區域(屬於自己人生的臉廓),所謂的意義、責任、價值觀一如她腦海裡四處飄散、置換的眼、耳、鼻等不同五官:這樣比較好嗎?那樣也不錯嗎?關鍵在於誰能告訴她:遊戲的本質意義為何?

定的世界裡,早已擁有完整的零件與細節,但在蒙眼而孤獨的遊戲規則中,誰來為她喊停?誰將成為她追尋的終點—最獨特而適合自己的一張臉,而自己亦能成為某人生命中所認同的那張臉(那個人)?本書是一回動人而悠揚的自我認同之旅,作者以獨特的語言力量,造就了定的世界觀,也讓本書擁有特異且風格獨具的閱讀節奏與角度。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時是一處位在南法的莊園旅館餐廳,忘了午餐還是晚餐,一群男工作人員正逢那種實在沒共同話題的尷尬時間空隙裡,他突然自我介紹了,因為是夏天出生的子民,所以取做夏民。那是初次與他合作,因不熟以致心想怎有如此突兀的開場(畢竟我是那種人生中盡量避開任何介紹自我時機之性格)?記得沒人接話,然後慵懶的法國人就把菜餚端上來了,我吃魚肉。

那時夏民已成立了發行好多詩集卻沒有成為句號的出版社,幾個工作後的放空時段,房間裡我與另一室友小朱正在享受法式悠閒,只有他開電腦收信看銷售報表,突然他臉色與姿態僵硬如小中風者(這段情緒被詳載於《飛踢》裡),隨即一陣同業直覺:喔、那書掛掉了。然而時移事往,這個夏天出生的人,仍未讓自己的出版社打上句號(那逗點的字級甚至越來越大)。

不知為何,他總讓我想到《第一神拳》的幕之內一步,憑著優異的毅力、體能與耐性反覆擊倒許多天資卓越且風格獨具的拳手,每回賽事都不好過,可是終究一步一步挑戰到了世界拳壇(至本文截稿,最新的幕之內依然被揍得面目全非卻依舊很難倒下)。

後來的北京之旅,我們一起混了七天六夜,天安門王府井三里屯南鑼鼓巷七九八…沒想他總是非常不符氣氛與預期地點了一杯杯的冰拿鐵(奇怪這不是屬於青島啤酒的日子嗎),以致途中他總是比我清醒,感覺隨時在等候另一張銷售報表的到來。後來終於在睡前他還在提問製版、印刷或裝訂工法的過程中理解到他其實就是一個永遠在努力傳達自我的人—夏天出生,身上有著閃閃光澤,讓人忍不住想喊一聲:跑吧,孩子。

(喔對了、不覺得幕之內與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很像嗎?)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調查,台灣約莫有七至八成的人口飽受痠痛之苦。各個年齡層都容易有腰背痛狀況,而且原因也幾乎多是身體動作時姿勢不正確所導致。

在《腰痠背痛不要來》的新書介紹中,身為編輯的我找到了以上的有力佐證。如此一來,我想像著讀者們可能會惴惴不安,深怕自己(或有感自己的確是)將成為其中一人。而我,正好就長年為腰痠背痛所苦。

說到人生中第一次的痠痛經驗,那是小四時感冒事件所致。也算是烏龍事件吧!那次感冒看醫生,醫生杯杯用台語跟我爸說了句要打點滴,涉世未深的我殊不知台語的打點滴聽起來就是「大支的針」,光想到那大針筒打在小屁股上,就嚇得我趕緊說了不要不要!也因為這樣,醫生同意轉圜,改成兩支「普通規格」的來幫屁股秀秀。

但也不知怎麼了,護士小姐兩針打在同一側屁股上,加上沒有適度搓揉。過了幾天,我的屁股開始發痛,痛到當年國小每日早會都要蹲下坐下的例行動作完全無法久撐。這個坐立難安的窘境持續到高中,才慢慢消退。後來想想,當年要是早知有醫療糾紛,也該添上一筆。

再後來,當兵時輪值打飯班洗碗盤時,身著軍服卻在清洗碗盤的大浴室裡不慎滑跤。跌個四腳朝天不打緊,更慘的是跌下去時知道完全無法憑著自己力量站起,也知道一定是傷到哪了,偏偏熱心的胖學弟一把揪起我,我又痛到請他讓我「躺在浮滿菜渣的地板上就好」。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面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旅遊書,每次站在書店裡要從平台或書架上拿出一本好奇的旅遊書翻閱,碰運氣的機會真的跟當兵抽籤有著冒險(不知風險)的挑戰。而在台灣旅遊書的市場中,要能獲得讀者青睞,而且長期擁有自己的品牌,Clare算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人。

不同於大部分部落客的經營模式,Clare其實只在正職工作之外,利用假日為家人安排出遊行程。也因為這樣,他更能精挑細選適合帶著老婆、小孩共享天倫樂的場所。如此,也更能嚴選台灣各有特色的旅遊勝地,因應每次出版主題推陳出新。

他曾經介紹過台灣最美的山林秘境,還有用餐環境天人合一的景觀餐廳,以及放鬆身心的健康步道。這次他以「五感體驗」為出發點,針對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特別設計了與自然生態接觸、博物館文化之旅以及觀光工廠手創體驗的探索旅行。

書中每個景點仍舊有Clare用心的文字介紹,因為就像他始終在作者序中強調的,每次的旅行,都是重新認識台灣的最好機會。用心愛台灣,就是用腳走過每一寸土地,讓自己與大自然的脈搏呼吸互相共鳴,感受到的快樂,除了來自家人,同樣也是心靈最深處,對人生美好的最佳詮釋。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與愛始終皆為困難的事,妄論性愛一致,且性愛一直都是暗藏陷阱的論述:多說了性便被納為背德異類、只是講愛又顯得是違背良心、不切實際的假道學;而此番問答的過程往往能致使男女(或男男與女女)之間看似堅固卻其實是最脆弱、不真實的情感面因而鬆動。

在Lars von Trier的《性愛成癮的女人》裡,透過女主角J追索情慾的過程,進而辯證了道德、神性、存在感與價值觀、女性本能等千古提問,無數的性與感覺的換取中,並非意在詆毀女性身體反而定論於J的遵循自我、熱愛自我的別人眼中的敗德,攤開來說—縱情慾與縱食慾差異何在?然而,在「愛的前提」之下,性只能有唯一解答,但反之在「性為前提」之下呢?愛仍能被尊重、理解?或者性也可以是完全自主的選擇與判斷?

《性愛成就願》裡的男男女女浮世繪代表了各自的新的思考與想望,性慾一如食慾,每個人都有選擇更好的渴望與自由(話說回來、選擇吃羊吃牛不也是侵犯動物權的傷敗之緒,那又何必在性的範疇裡拒絕選擇、拒絕被選擇?),自然也對其有著希望永遠可以成就良好感受的祈願。沒有人願意是孤單的,不僅是愛情,性事亦然,但事實證明諸多慾望在愛的框架限制裡,僅只一事無成。本書並非想衝破固有的愛情價值而是意在有所迎擊,當我們在選擇一件事的同時,更多時候是希望主動而有所(慾望上的)意見的。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座城市裡生活,必須忍受與城市初初相識的陌生,還有格格不入的磨合。時間久了,生活裡順遂或者不如意的事情開始發生,在新城市裡生活的感覺,便不再這麼鮮明深刻,它像是再自然不過的生命背景,讓你的喜怒哀樂在它眼前盡情展現。

從十八歲那年上台北念書開始,我在這裡度過了比在家鄉成長還長的時間。我還記得當年站在士林繁忙的中山北路上,車來人往,所有的機車衝得比汽車快,而我還在學習當個台北人,跟著人群快步邁開步伐。再後來,習慣了外出與人擦肩時不會有突如其來的街坊相談,出門,是一種沉默的游移,隨著城市裡的人潮盪啊晃的,靜靜被送往下一個目的地。

念書之後便是工作,簡單的生活多了高壓的節奏,以往漫無目的遊走,現在卻成了奢侈的享受。最近我更時常回想,早幾年沒課的下午,我都在哪條街道帶著狗狗閒晃?喔,大部分是在芝山岩一帶,鬧中取靜的河堤石子路,居高望遠,除了前方一排排保持安心距離的住宅群,只有眼前小溪流過、水草搖曳的淺灘。有時繞到芝山岩上的廟宇,看人虔心祝禱,一縷清香飄向半空高,也有家鄉情感的寬慰作用。

每個人都應該在居住的城市中尋找最有自己風格的角落。這道理就跟你跟一個人交往,必定是因為對方有某種吸引你的魅力。有的人喜歡愛笑的眼睛,有的喜歡寬闊的肩膀;淺淺的香水味讓人著迷,指甲髮縫間的菸草香也可能讓人難忘。我習慣了寧靜,士林、景美的老社區最合我意。那裡矮房多,屋簷特別低。雨後行經窄巷長弄,雨滴沿著瓦片滑落,滴答滴答在地上漫開一片漣漪,這是老社區最彌足珍貴的畫面(尤其還有一隻麒麟尾虎斑貓躡腳踩過住家矮牆時)。

甫出版的《生活舊金山:21種男孩女孩都愛上的散步風景》,便是一種生活玩味的享受。舊金山在印象中,自由奔放、沒有界限,蜿蜒起伏的電車道路,除了飄揚的彩虹旗,好像隨時看得見無視一身輕叼根菸的遊民與玩著滑板的街頭少年。衝突,並不足以說明當地的街頭文化,更貼切地說(照作者李思嫻的形容),應當是所有矛盾、新鮮、衝突的景象,是舊金山與生俱來的面貌。這座城市的包容,比海洋還要深;她的精彩,不是只有那六色彩虹可以代替。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戀夏進行式》是美國作家提姆薩爾普入圍美國國家書卷獎決選的代表作,描寫一名凡事無酒不歡的高中生,最末學年所面對的生活悲喜,文字平實、諧趣卻有著深沈動人的底蘊。如同我們亦曾有過的迷濛時刻,對於未來規劃、愛情狀態與家庭問題的無奈與徬徨,而在那堅強的行事態度下,沒有袒露的是一名被迫早熟的孩子的不安與無助(酒成了唯一的逃避的力量)。

薩特是朋友眼中的派對動物,加了威士忌的七喜汽水是他活在當下的標誌,因為精擅玩樂,雖然不帥卻不缺女友,然而、女孩們盡是過客,無法安定下來的他,終究置處父母離異的陰影中,在他那宛如小丑的討喜言行背後,是一顆困惑又悲傷的心:無法與繼父相處且想念遠住他處的父親。未來對他來說,沒有深刻意義,一如永遠不瞭解當女孩變成女友之後究竟想要的是什麼?直到平凡無奇的艾美出現,彼此意料之外且不受期待的愛情反而像一把奇異的鑰匙,打開了自己從未在意過的柔軟而脆弱的心深處……

這是一則學習聆聽他人聲音的故事,最後前往探視薩特父親的旅途中,像一回自我檢視,同樣信奉活在當下為生活哲學的父親,初次讓薩特看見旁人眼中的自己—多麼不堪、多麼無足輕重且不值一提。而這讓薩特深思而更看清自己,放棄了與艾美離鄉就讀大學的約定。

「我的名字叫薩特.奇爾利,十八歲,現在覺得心很痛,因為我的感情一路都非常不順遂,我現在非常需要喝點威士忌加七喜。」

薩特放棄愛情了嗎?不如說他更瞭解愛情與未來。他違背了對艾美的承諾卻可能給了彼此更大的機會,薩特的心寬了,代表他已試圖接受這個世界,接受捨棄愛與被愛,接受失敗。夏天是愉悅的,亦是種種離去的開始,薩特之於我們,如同心中無法過度的難關,作者以悠揚、輕盈的第一人稱筆觸,記載了薩特的生命片刻讓讀者對鏡、反思。徬徨是青春常事,但徬徨不僅於青春,薩特是藏在每個人心中的一小塊剪影,小說沒有結局,人生持續,當某日回憶,決定現在一切的其實往往是那個遠離徬徨的最關鍵的當下。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來有些慚愧(其實也不知道哪裡需要慚愧),我一直沒機會出過國見見世面,但小時候倒是有過一次搭飛機的經驗。當年叔叔在高雄結婚,肩負花童這個偷掀新娘裙擺重責大任的我,只好風塵僕僕的跟著家人從松山搭機到小港。時至今日腦海裡也只剩下飛機餐還OK、空姐人很漂亮、跟弟弟搶靠窗的座位被我爸敲頭,以及叔叔跟我說有人搭飛機因壓力不平衡耳朵會痛,所以我就一直張著嘴巴…等,這些無關痛癢的記憶斷點而已。而且時間超短,椅子才剛坐熱就要下飛機了,大概就跟看完一集「天天開心」差不多短吧。

拜網路社群的便利性之賜,時常能看見友人即時分享身處異國的相片,不論出國的理由是享樂遊玩、文化觀察或是打工度假,多數仍選擇前往日韓、東南亞和紐澳。選擇歐洲的人卻寥寥無幾,因為昂貴的消費水平往往是首要考量,只有退休人士、新婚蜜月才能偶一為之,其餘時刻就像一個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遙遠國度。但終點越是困難,卻也越有人想挑戰。就像記者曾問英國探險家馬洛里「為什麼要登山?」他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裡。」一樣,對本書作者林果而言,因為夢寐以求的歐洲就在那裡,所以非去不可,更為自己設下90天15萬元的門檻。在歐遊列國之餘,考驗自己在離開舒適安全的故鄉後,異國求生的能耐。整趟旅程不是為了計算造訪多少景點與文化遺產,也非強迫自己努力省錢過著苦行僧的生活,而是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充分的在生活與豐富自我之間取得和諧共識與夢想實踐。

雖然從一個沒出過國的人口中說出來很沒有說服力,但我了解一定有不少人礙於時間與金錢或其他考量,只能跟我一樣去書店翻翻旅遊書籍,由平面的風景與美食照取得小小慰藉。但本書想傳達的意涵絕對不是如何才能省錢歐遊、吃美食、賞美景如此表象。而是想推你一把,讓讀者能鼓起勇氣邁開冒險的步伐去追尋夢想,並親身去感受旅途間的順遂與阻礙,若是要以「天天開心」的結尾勵志小格言來總結的話應該就是「咿~不夠部分就用勇氣來填補吧!」噹~答啦啷噹~噹噹~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陽陽】裡一幕是成為演員的女主角在片場琢磨一場戲,戲中戲的導演在開麥拉之前先喊了:「政彰!」畫面移至一名黑色雅痞風格的劇照師身上,簡單應著:「來了。」瑣碎微小的一顆其實大可剪掉不用的兩秒轉場鏡頭卻呈現了完整的政彰—一種簡單的沈凝,一種張力飽和的臨場感。

記得是倫敦行程最末幾日,我們分配在同一間房,英國之夜對英語爆爛的彼此來說太過陌生而空泛,以致總在房內靜靜談著攝影、旅行、生活並同步與飢餓對決,啤酒、伏特加、香菸、魚罐頭、醃漬橄欖、洋芋片(擔心房內環境遭致清潔員非議而在門外掛了數日的「請勿打擾」)…那是非常真實的感知(視覺的、觸覺的、嗅覺的),在異國架設了彼此記憶裡的空間想像。一如畫面之誕生、生活之斷面,如此自然、不經意,政彰總在交通中即開啟攝影模式,無數瞬間盡皆舒適而流動著的,然我永遠不會知道揭示後的顯像,因為持續前進,所以有了更多想像。

對於攝影師來說,很難去細究「如何」的問題,如何拍照?如何取景?如何構圖?結論多半是一種直覺、反射,更重要的是觀察與視角,我們總在同一景致,獲得不同成像,屬於政彰的就是一種生活(生命)的感覺。《地理》一書,他透過經緯度轉換,營造迷離的場域幻覺,每一翻頁如國境跨越,北海道之雪、衣索比亞的土壤氣味、孟加拉的汗水、西藏的生活或台灣的時光流轉…這是一回取消邊界的閱讀,唯有的是攝影師的靜謐、躁動、孤寂等等位處鏡頭後之複雜情緒,藉由他面對世界的眼光,我們站在他身後所看見的,將會更多。那不僅是畫面,而是情境,那是政彰影像。

未命名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所有的小說故事,永遠是在中段決勝負,那是通往大結局的鋪陳、轉折以及埋線之處,然而、結局往往無法滿足所有人,只有過程才是勝負關鍵。特別在作者越寫越長、一出手就至少三部曲的時代,經過了角色出場與背景介紹的首集,故事如何推展,往往決定了讀者有否意願繼續前往最終章。莫拉.楊在《反叛之心》裡的書寫,讓人想到了《魔戒》二部曲中,遠征隊隊員對旅途、彼此的猜忌、懷疑與種種不安。特別對於莎芭的形塑,從首集堅忍、固執等較單一面向的性格呈現,漸漸增添了更多血肉,一心執意涉險營救兄長的女戰士卻在任務完成後,必須面對更險峻的「人的災難」。

故事來到續章,進入更黑暗、深刻的層面,正值青春年華的主角被迫提前長大,以便迎接過往無從得知的事界的真相,善惡分際不再僅是簡單的二元對立,多半,兩者是互通而關聯著的。本書以此為敘述基底,透過眾角色各異之性格、見解與價值觀,進而推展出一幅集眾心理切面而彙整而成的擁有完整個性的故事面,未來世界另立新主而其亦展現了更複雜難辯的心緒,讀者永遠無法猜測是誰傷害了誰?誰辜負了誰?自己的心也可能違逆、反叛自己的意志,荒蕪的塵埃之地上,莎芭的每一抉擇都異常困難,因為沒有餘地、沒有後悔的空間,在他們聚眾組成的小隊回歸合適生活的領地之前,旅途本身就是一場最終極的考驗。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離死別,人生中的必經歷程,四個字念完花不了一秒,但實際面對時卻無法輕易帶過。記得多年前剛進金六結的新訓中心受入伍訓,趁休息空檔打電話跟好友閒聊,才得知另一位好友因車禍過世的消息。當下腦中只有一片空白,心想為什麼我被困在這鬼地方。經過多天沉澱後,才得以趁著結訓假南下參加告別式。告別式上,家屬有問我要不要去看他最後一面,但我卻回絕了,也許是當時還不願接受這個事實,才能催眠自己對方只是去了很遠的地方,就跟生命中的某些過客一樣,不會再相遇而已。
  
記得在佛道教的觀念裡,越是抱持著哀傷的情緒思念亡者,就越會綑綁著他的靈魂讓他無法離開,而是要為他祈福,才能幫助他早日超脫,雖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若能讓彼此的未來都能好過一點,那何樂不為。就像書中的維多莉亞雖然永遠無法理解爸爸的痛苦,但她選擇用旅行、用回憶去彌補過去的遺憾,將痛苦轉化為了解與認識。傷痛也許無法完全放下,但至少找到方法能與它和平共處。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奇幻題材永遠在大眾娛樂中佔有一席之地。東方有《封神榜》、《西遊記》等經典作品;西方也不乏《神曲》、《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史詩與劇作。藉由這些作品,我們能輕易進入一個前所未見的想像世界。文字建構的幻想情境,隨著閱聽者的深究,更衍生出許多自成一系的嚴謹設定。好比「精靈」都是瘦高俊美,善用弓箭;「侏儒」或「矮人」則偏向血性莽漢,專使大槌巨斧。誇張點的還會有「GEEK」也就是發燒友或技術宅,將作品中出現的文字語言,種族戒律規範實踐在生活當中。就好像真有那麼一個真實存在的世界,是與我們生活的次元平行相鄰。
 
許多故事的主角內心總是充滿良善與正直,一切的錯誤都歸咎於魔王或大反派,但希望之歌想說的卻是正視自己心中的陰暗面,就如書中的女主角曾經因為魔法的力量幾乎被欲望給吞噬,但因為親情的牽絆終於懸崖勒馬,重新找回自己。人都具有七情六慾,現實中善惡也永遠都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如同一個溫度計隨著所遭遇的事件而讓自己的價值觀有所波動,當彼此都認為自己的作為才是正義時才是造成雙方衝突的主因,正邪兩字只不過是用來辨識兩邊相對立場的代稱罷了。
 
當年出版完《三部曲》後,作者泰瑞‧布魯克斯更陸續創作了的系列作品,透過這些文字堆疊累積,想像中的國度,也越來越清晰地浮於眼前。如今三部曲的問世,更讓我們有機會回溯到這個奇幻宇宙的最初發源地。跟著作者的腳步,漸漸沉醉於虛幻與真實交雜的幻覺中,很奇妙、很矛盾、也很美好。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