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總能經由各大小開放或獨立媒體得知,種種醫療糾紛與似乎無以挽回的醫療環境品質低落,這其中的「低落」,包括了懸殊的醫病比、醫護人員勞動力過度以及因而可能導致的不信任感、資源分配不均、缺乏體貼等等醫病衝突。
在當今這位處於手術刀下的年代,道德論述無限上綱,所有事物皆宛如刀俎魚肉、動則得咎,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體貼、關懷與設身處地。在育志醫師的新作裡,可以清楚看到的是中庸的力量,卸下醫師袍的他,藉筆代刀,以新身份重新體會病人的立場與心緒,也因過往診間經歷,試著讓病人瞭解醫護人員的驕傲與酸楚(我相信人都需要某些激勵鼓舞的,特別是互動中的對方)。
凡事一體兩面,彼此都需要對方的陪伴與支持。我想起自身各種看診經驗,真實狀況是在空間有限的看診室裡,無論胸腔內科牙科眼科皮膚科等等,一個診斷次序裡必須面對數十、近百甚至更多病人的醫生,該如何支撐自己的體能心智以做出最正確、無爭議的判斷?而身處弱勢的病人,又該如何告訴自己,接下來一切都能正向以對?因為時間亦有限,醫護人員的工作時間與病人的生命時間;相互矛盾、衝突的狀態下(「我也是人,我想下班。」「你不看病,誰來看病。」此類對話永遠如雞生蛋蛋生雞一般是個大哉問),唯有體貼。
與其說,本書在殘酷地解析醫病關係(從心態著眼,到醫術、醫理的詮釋與辯證),不如說是兩者關係的調整與轉圜,這是一本協調之書,醫療亦非一條不歸路,而是理解之路,相互理解才是讓醫病關係在此年代有所突破的關鍵。「你不是醫生,所以必須試著讓他帶領你去理解病症。」「你不是病人,也請你理解他的惶恐與不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