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編輯‧幕後 (2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旅行的真相是:語言不通(天啊我英文實在太破了,為何我只有去何嘉仁美語)、現金不夠多卡不夠刷(天啊如果我不會再來了是否當下就得將「有一點想要」的東西先買起來)、氣候不好(天啊旅遊書上不是都陽光的風景圖)、困擾很多(天啊當地人真難溝通天啊那些景點真沒看頭天啊怎麼沒人跟我說從A到B需要走那麼一段難行的泥路)…很多時候,旅行是一場誤會,即便心神收獲甚豐,但不免抱怨種種——到底是誰將旅行說得如此美好?

馬桶圈、迷幻藥,還有火山和洞穴,喔、多麼迷人的書名吶,卻與黃小遜的學識背景與氣質相距甚遠,或說、這確實是她人生重要的一趟旅程,從中建構起當下與未來的連結—「我以為踏上旅途是為了觀看這個世界,但沒想卻從世界的另一端觀看著過往的自己」。而眼前所謂的連結,則是身後的那些:舊記憶、老經驗與昔時生活的體悟。

從菲律賓到印尼的跳島之旅,具有經濟學與工程學背景的黃小遜,藉由她所擅長的觀點來看待島與島之間的來來往往各種有趣與難解的情境與事物,並藉此反向對自己所學、所認知與所感受經驗到的既定概念與觀念,作一次完整的讀取、重組與註解。書中談述的不僅壯遊,反而是真正生活的實踐,當選擇離開過往的學習與工作,作者想知道自己剩下的究竟為何?這是一趟自我拆解與建構並行的旅途,亦是她用以重新認知世界的方式。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起戈馬克.麥卡錫在《長路》裡所建構的一個「不久以後」的世界,遭逢大規模毀滅性災難的世界,未知的遠方,一個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寓言體例。而在加拿大籍作者莫拉.楊的處女作《血色謎途》裡,同樣是架空的末世背景,她藉由更活躍、戲劇性的敘事語言,提供了另一種情緒的出路。或許能這麼說,女主角莎芭將成為下一位女性小說人物經典。故事中為了殘存的家庭概念、生活依靠與明日的希望,一心向野蠻的統治勢力宣戰,她所經驗的蠻荒之地,生存條件與道德人性正反覆拉扯,在逃亡與存活並置的大抉擇關卡下,展現出超齡且超越既定的青少女形象。

本書是一個未來的隱喻,似無邊界的灰黯、殘酷世界裡,莎芭所面臨的外在的血肉拼搏與內在的黑暗、躁動之心,正是人類與純真對抗之象徵:她還是一個孩子,她所維護、追尋的事物之核心價值,是否為「此刻的我們」可以理解而感同身受的?作為一本末日小說,在科技文明蓬勃發展的現今,人類耗盡大自然資源的隱憂持續存在,不難想像未來將退返書中所述的原始蠻荒之景象。本書在結構與敘事節奏上有著卓越而新穎的呈現,不僅是影像化的最佳理由(奧斯卡金獎導演雷利.史考特已取得電影改編版權),更提供了讀者明確的自省的方向。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國際觀念的導入、不少學生與設計師在國際獲獎連連,以及政府的正視(或許方向當然不全然是正確的…),近年「設計」的地位漸漸受到提升與重視,有別於大家過去認知的美工,經由設計包裝後的商品跟新潮、質感、不便宜、文創這些詞彙畫上了等號,也讓台灣人趨之若鶩。

但在填飽自己的肚子之餘,設計師也正透過自己的觀點去影響和改變人群。王艾莉小姐便將她的幽默感結合批判式設計,讓產生共鳴的觀者與使用者在會心一笑之餘,認真的反覆咀嚼她想傳遞的訊息。無論是Rain Project的雨水冰棒、隨著站的位置遠近而會出現不同數值的體重機、按個按鈕,就能帶回書中名言錦句的句子販賣機。即便是大部分的人看過後也只是笑笑,一覺醒來隔天就忘了。但還是會有人被觸動,在心中開始評論。意見的正反都無所謂,至少你已經在思考轉化,然後這個概念就會滲入潛意識,影響你的未來行為與思想,這就是她想和她正在進行的行動。而台灣的軟實力,也不應該只停留在替商品披上一層名為文化創意的包裝紙,拿來推銷給觀光客,還能發揮更有影響力的用途。

以前我曾覺得,好的設計就是要讓生活更美好、更方便。但現在除了上述這些條件之外,若能讓我對一成不變及早已麻痺的日常產生新的體認與感觸,對我而言就是一項成功的設計。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晚的零點零三分,是捷運板南線往台北市區方向的末班車,約莫兩分鐘前會有廣播告知,錯過了、你就會是在捷運票口徘徊、扼腕、勉勉強強湊足計程車費的那個人。搭上末班車的感受是奇特的,呈現一種安全而滿足的錯覺,即便今天工作實在超時太多了、即便身心倦怠至極、即便差點以為將就此被拋棄在無人辦公室裡了…但是、末班車上,所有人似乎都悠悠晃晃的,或許物極必反,反而不似那麼厭煩、疲勞(在車上小睡的人多半集中在十點至十一點之間,過後他們的身心可能也就突破了撞牆期,或根本是夜貓吧?),倒是在寥寥可數的乘客通話裡能聽見對抵達下車後的安排之渴切:與電話另端的人討論買什麼宵夜?吃什麼暖身?家裡還有什麼剩菜可以熱一下?(吶、既然工作那麼晚了,就放縱一下吧…)每每在末班車上,我都如此想著:要是能吃到簡單而好吃的什麼,一邊收看重播時段的最愛的爛梗綜藝節目,其實這個深夜未眠就不再枉費了。通常在經過台北車站轉車時,得以遇見更多實例,此站的末班車是十二點廿九分進佔、卅五分發車,往淡水。從民權西路站離開後不久將從地下轉地上路段,突然有著另一種銀河鐵道駛向偶有星辰點綴的無邊際天空之錯覺(這時候的城市其實挺好看的),窗外多半是熄燈的營業店家與居宅(這天算是結束了啊),自己因加班完成了許多責任範圍業務而感到對明日或下下一日的安心與自在。那麼、更該吃點什麼了,是吧。記得在去冬東京出差之夜,工作後獨自在新宿站附近閒逛,許多看似才下班不久的深色大衣上班族男女正在各月台候車、閒話、呵欠並吐著白煙,或許他們心中記掛的不過是一道正在等候自己且足以暖胃的簡單餐食吧?於是我想起車站書店裡那本《終電ごはん》,無論湯料理、烏龍麵、冬粉、豆腐料理或小火鍋等等,正好切中終電族(搭乘終班電車的族群)的心,簡單感受、便利速捷、好氣味、不油膩、減少餐具(半夜洗碗真不是好經驗)…換作在此刻末班車上的我同樣如此想著的吧。車速極緩,悠晃的思緒漂過幾個站口,每一遲歸夜裡都充滿了僅屬於自己的小孤獨,而每一個我們額外多求的亦不過一道讓自己對此夜擁有最後好感的溫暖料理;這時才真正知道,原來自己可以那麼簡單、可以那麼地容易滿足。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是一門藝術,在侯季然導演的口中,還是生活的真實記錄。在虛幻與真實的世界裡,我們好像看見了自己的故事,卻也同時體驗別人的人生。

在這次公司請來侯季然導演為大家分享電影藝術之前,其實我看電影只是憑著個人喜好,盡可能客觀欣賞。直至聽了侯導演簡單一席話,開宗明義解釋「電影」,才知道原來我們現在的觀影角度與電影本身的演進是有脈絡可循的。

電影一開始是純粹的寫實記錄,直至後來這新鮮玩意被玩出了心得,越來越多藝術成分加諸其中,單純敘事、單一角度的畫面看得膩了,便有了呈現故事複雜度的剪輯技巧、超越現實的虛幻想像,一方面滿足了二十世紀初電影發展朝氣蓬勃的需求,一方面則充分展現電影身為第八藝術、人們的創意能力。

電影總是帶給我們歡喜憂愁,很多情節搬演的人生,我們恐怕一輩子都無法親身體會,但卻會在電影氛圍中每每跟著歡喜憂愁。劇中人哭,我們跟著心碎斷腸;主角遭逢不測,我們看得咬牙切齒又揪心;如果最後沒看到期待的結局,最後總會悵然若失地走出戲院,好幾晚為此魂牽夢縈。

大概是人們太投射自我到情節裡了吧!所以有時會迷失在現實與虛幻間,或者該說,太熱切想像自己正擁有電影中的不一樣的人生。遊走於現實與虛幻間,太多的空想只是一場白日夢;想像落實了,便成了電影;電影的世界,也就是心靈眾志成城的天堂。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世界越來越小了,尤其是網路社群密集將年輕世代「網羅」之後。在高中之前,我們沒有手機、BB-CALL,只能靠室內電話聯繫感情,有些私密的情感就靠書信往返,寫信、等回信,是自古以來的傳統;魚雁帶來的是熱切的心,我們則一筆一畫工整書寫細細拿捏的心事;我們和他人在各自的生活裡,沒有電話與信件的時候,世界就是自己的。

如今,網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知道他昨夜去了哪個酒館喝酒,她知道我正打算敗入哪個手提包,我們熟知彼此間的生活小事與行動作息,靠著Facebook、Line、Skype,還有早些年的MSN、ICQ等等……,以往封閉的人際互動變得開放,只要你願意,一個ENTER鍵就將你的食衣住行傳送給全世界。

更多人知道你了,然而也更不瞭解你了。大家只開始知道你曾經在哪處打卡、吃過哪個名店特產、哪件冬裝是妳參與團購敗的、還有你正跟哪個夢中人打情罵俏互有好感……社群網路成了街頭巷弄的八卦放送站,少了隱私,每個人幾近赤裸裸被他人品頭論足,不管正「瀏覽」你的人,是你的親朋好友,或者只是路人甲乙。

人際關係演變至此,因應網路無國界,我們也許該從以往的慣有互動中微調模式,讓彼此在表面的認識中,還能知曉更深層的部分,如同沒網路的年代裡,我們都是那樣掏心剖肺與人相處一般。

《快樂的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便是著眼在人們在網路互動頻繁的現今,為了改善只透過網路的「按讚」、「分享」、「已讀」等形式瞭解,提醒讀者,只有與人真心往來,才能聽見內心真正的聲音。這些人際關係中,親近者如父母手足乃至姻親家庭,旁伸至朋友與工作職場,才是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密切交流的對象,當我們只在虛無看不見彼此面容的Facebook上關心他人,很容易忽略身邊這些人與我們的心靈交流。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回跨年新聞畫面最後總會歸結於紐約時代廣場上的倒數,五、四、三、二…彷彿在世界的中心打開了所有人的夢之寶盒一般,光汁璀璨淋漓的描金之夜,擠滿了來自各地的百般想像與意念,隨煙火穿往無盡的天空…那晚近似不夜,然而紐約亦似乎永恆不夜。

「總覺得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紐約才行…」我說。作者J說,「雖不盡然,但似乎無法反駁。」記憶裡伍迪艾倫的紐約、史科西斯的紐約…並非角度與視野的異同而在於紐約囊括的太多可能性。

在馬可.赫爾普林的《冬季奇蹟》裡的是十九世紀初紛亂迷離的紐約曼哈頓島,故事以孤寂愛戀與時空奇幻的雙線並行;近百年前的紐約與當代的紐約在時間之流裡的轉換、蛻變與幻化,在作者的文字裡,城市是一組時刻會被雲牆所遮掩的充滿玄幻色澤的大型機器,永不休止、永不黯燈。故事裡眾角色皆為貫串、通過城市機械機制中的運作零件,持續前行、交互連動,角色與角色之間形成了一個一個微小的情感結界,進而相嵌為一幅龐大的微觀宇宙,沿著作者的巨幅敘事前進,彷彿可隨Peter Lake行於城市輪廓與光色之上。

那座我們被無數次經驗、敘述著的熟悉而陌生的偉大城市。

馬可.赫爾普林試圖解決的是時間之謎,繁複交疊多義隱喻的背後,是一種對過往人世情感的抒懷與感念,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愛的人,而愛情並非唯一詮釋,往往更可貴的人與人之間、人與時代之間、人與記憶之間的那一些些幽微搖曳、閃動的珍貴火光。我們為什麼一定去一趟紐約?因為那象徵了夢,最偉大而遼闊的夢,當你抵達了城市(小說)之中,倒數五、四、三、二…便能得知被我們忘失於身後的神秘之物:□□、□□□、□□、□□□□□與□□。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時代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是「料理東西軍」。每當節目播出時,同寢的幾個男生總會停下手邊的線上遊戲和BBS準時收看,直到節目播完,一夥人才又殺到夜市飽餐一頓,並笑談關口宏到底連敗幾次、草彅剛為什麼又在最後關頭選擇叛變…

節目進行到中段時固定會進入特選素材單元,每次聽著行家說著他們的堅持和故事,都會產生莫名的興奮和感動,深信那食材一定有超越美味之上,卻又說不出來的滋味。現在下班後轉開電視,美食節目已經跟新聞台一樣多不勝數,旁白固定會來上一句「滿足饕客挑剔的味蕾」但卻早已令人麻木無感…

記得有次轉到了『台灣1001個故事』,印象只是介紹間看似平凡的麵攤,但店主走出喪妻之痛,而研製出充滿層次感的麻辣醬,故事令人記憶深刻。自己也才察覺到,原來超越美味之上的是背後的故事性。就如同記憶中的媽媽味、童年街角巷口的小吃店,永遠是米其林星級餐廳無法取代的。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認比不上真正的御宅族,但熱愛電玩、常買玩具、每週至少上一次漫畫店、過去也曾在漫畫出版社待過,所以多少能理解阿宅族群的思維。

「阿宅」這個族群,在台灣是個被媒體揶揄與醜化的族群,因為它代表著不修邊幅、不善於交際、沉迷動漫、無法融入群體、啃老族…等一般社會價值觀中的負面特質,但卻有那麼多的女藝人在爭奪「宅男女神」這個稱號。就像大家都討厭蟑螂,卻又搶著當蟑螂界的神一樣,真是矛盾而弔詭。每當看到網路遊戲廣告又推出個新宅男女神時,我都會想問她們真的理解究竟何謂「宅」,是否有經過宅男的同意呢?長輩都愛說,這年頭廣告看板掉下來,壓到的哪個不是大學生跟碩士;MC HOTDOG在歌詞裡提到,台北哪個女生不是MODEL,我也想問台灣哪位面容姣好的女星不是宅男女神?

每年漫博會,新聞媒體都會去採訪夜排多日終於搶得頭香的迷哥迷姐,或是場上的消費大戶,然後用盡嘲諷和看笑話的角度訪問這些「怪人」,同樣的狀況卻不會發生在國際巨星的粉絲見面會上。曾經我也覺得那些人怪怪的,但幾經思考後卻覺得這些人不在乎世俗眼光,勇於追求自己的所愛,將自己的興趣放在生命中的第一位,的確有值得佩服之處。正如同書中吳全順為了贏得梁小琪的愛,而策畫了縝密的連環計,甚至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當全世界的御宅族都為了自身熱愛的興趣而願意拋開一切時,台灣的阿宅卻還得背負著被媒體與大眾歧視的枷鎖。但也因如此,在這座鬼島上還願意成為阿宅的人,更顯得勇猛頑強。有多少人成天無所事事的虛度光陰,活過頭才發現什麼也沒做。倒不如學學阿宅,早日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所愛的興趣,並貫徹到底廢寢忘食、樂而忘憂,才是一件至福之事。

--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菜不容易,要煮出一桌豐盛美味的菜餚得花費時間與心思,要讓共享的人飽足之外還體驗用餐的情意,更是難得。

小的時候我就喜歡進廚房,看老媽忙進忙出準備三餐,有時站得近一點,跟她囉嗦我想幫忙擺盤、這隻煎魚讓我來翻、水滾了我可以下麵條了沒……當不了大廚,小助理總可以吧!?無奈老媽嫌我礙手礙腳,有我盯著,她反而不好施展;況且,廚房本該是女子出沒的地方,她要無心沾染油煙的老妹幫忙,卻不需要我「熱情」的支援。

老媽的觀念比較傳統,男孩子還是盡量少在廚房打轉,她老說,等我長大了討個會做菜的好老婆就好。但我知道,這年頭凡事都要自己學得會,做菜並不難,有心最重要。而這一耽擱,我自小只能有煎蛋的本事,打從國中外宿開始,到大學、出社會工作長達將近二十年,後來自己摸索幾種簡易餐點,會做的不脫貢丸麵、炒青菜、炒豬肉這些難度堪稱零的料理。學做菜反而是隱藏在心底的願望,它雖然不會被時時刻刻記著,但總會在某些情況下被想起。要是會料理,其實生活也就沒問題了吧!我一直這樣想。

所謂的家常料理,就是難易度適中、迎合一家老小營養美味需求的菜色,而且配料與做工都不複雜,足以傳達出與生活貼近的平民菜色。

小時候我最愛看到高麗菜上桌,絕對不要加蝦米,保持高麗菜清脆的口感、白中帶綠的色澤,這是我最難忘的家庭美味;加上貢丸湯或蛤蠣湯,樸實簡單,就像日常的生活,不花俏而純粹。家庭料理的重點應該就在於此吧,不加修飾的料理選擇,才能襯托出用餐者的綿密心意。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理想,不僅是一幅所有細節皆按部就班的完美無缺的畫面,反之,生命當下的衝動、不滿與缺憾,才可能造就無可取代且無法重複的完美的真實,因而衍生為一種藏私的慾望:攝影。

多數時候,我們可能早已因為「太多」(工作競爭、經濟壓力、物欲、貸款、情感羈絆等等)而忘了「太多」(夢想、細膩的感官、性格本質、理想等等),因而感到失落、感到不時的慌然失措。我們越來越常反問自己: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的人?什麼時候沒有好好睡一覺了?什麼時候習慣了每日一餐?什麼時候什麼時候…

孩子時候,我們僅需理解當下的樂趣與明日書包裡該放好的事物(課本、美勞用具、手帕衛生紙等等),時光流逝,什麼時候起我們被迫記得那麼多也忘得那麼多了…

本書製作過程中,篩選攝影作品的概念一如過往經歷之外景拍攝工作的縮影,為了一幅擁有理想總和的神思畫面而奔走:那顆生於南法陌名山區草地的盤曲而上的梧桐、那面因折光與特殊地質效應引起粉藍色異變的以色列死海一岸、那道從南非好望角面迎南極大陸所吹來的風、那些佇立於北海道雪線上的寒帶林脈…那所有因架空自我身份與價值而彰顯之內在思維與外在感官。終其一生我們在尋找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理想的瞬間」:一條防火巷、一隻流浪貓、一張老電影海報、一個人…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一生所能遭遇的感情事件有多少?答案是無限(無論是好與不好、性與不性、倫或不倫)。想起過往一口氣觀看Woody Allen作品集(是的、網路買整套非正式授權平均一片五十大洋即可享受一回伍迪艾倫)的時光,連續幾個寂靜午後,天光微陰(無業吧那時),風涼,大抵像那種感情穩定而無需刻意表達只需靜靜將對方安置於心的穩定狀態,一次閱畢了年輕而老邁的伍迪,繼而發現所謂的愛情是沒有死角、沒有底限地持續發生,伍迪老了,愛情卻不斷在增生、蔓延著。

我們心癢癢的(Scarlett Johanssonu耶、那些男的憑什麼…),情愛無罪,只是在人類的自我規範(道德、心、情分)中,反覆衝撞與抵觸,造成悔恨。是謂「情愛的格鬥」。

 「人只要活著還是會有情愛,是躲也躲不掉的,人有七情六慾,每個人天生就是情愛格鬥家,不管你願不願意。人只要活著還是必須在情愛間格鬥,即使有些格鬥未必公平,但情愛的格鬥沒有明確的規則、戰場與勝負,什麼樣的人都可能意外有收獲或出局,比起其他的格鬥,是最值得嘗試的…」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種老家的味道。初抵不丹機場時,老蕭的感受。我想起他所提的花蓮豐濱或記憶中的深坑阿柔洋與宜蘭大同一帶空氣裡的味道,一種時間幾近清晰如洗的感受;遠方高處有著象徵祝福的翻飛的五色旗幟,聽聞他們喜歡在靠近天空的地方祈求平安,因為乾淨、清朗、沒有雜質,所有的祝福越容易被聽見、被實現。

緊湊的幾個拍攝工作日,身旁的不丹人一直是笑著的,似乎沒有任何不開心、任何不悅,陌生的我們亦被感染了。路上跑跳的孩子,或者工作中的男女(甚或在路上自由來去的犬馬牛羊),實際上他們並不富裕,卻又好像比我們快樂得多…

在不丹,最美麗的景致,是生活。鏡頭裡的老蕭,與合影的孩子、大人或老者一樣,在那個畫面的瞬間,即便短暫而逝,卻仍因那份真摯的微笑,足以成為永恆。當地人對於生命的感受是真切而自在的,沒有什麼問題能困住他們的腳步,工作與人生似乎都不是難題(想起飯店櫃臺結帳時,男侍突然自掏腰包為我這類大鈔在身的觀光客找零),悠悠晃晃,物質重要但非絕對。在他們心裡,幸福不是夢或虛無飄渺的詞彙,而是一種過日子的方式。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承接《傳奇之劍》的世界觀,晃眼過了50年,主人翁也換成前作主角的孫子,但驚心動魄的冒險依然在等待著。故事中精靈石的設定是由持有的精靈才能使用的神奇道具,可以指引道路、擊退敵人,媲美GPS導航外加十萬伏特電擊器。但主角偏偏就是個混血兒,想當然會遇上時靈時不靈的危急時刻。而書中的一切試煉不只是要挽救精靈族的未來,更是主角威爾自我認同內心成長,唯有堅定信念,才能所向無敵。

延續上次的阿宅話題,電玩也是如此,沒有遊戲主角一開始就被當作是勇者,身穿封頂神裝,手拿+10神兵,一路輾怪到破台。一定是闖關累積經驗值增強能力,藉劇情強化使命,才能名正言順擊倒最終魔王。仙劍奇俠傳的「十里坡劍神」雖然是只打小怪,但多少人有這種非凡的毅力。不是因為神裝才能成就勇者,而是因為自身的本質才能匹配這樣的稱號。就好比近年爆紅的各類美式英雄,重點從來就不是他的服裝和能力或血統背景,這些符號都只是外在的表象,成就一切的往往是擁有一顆良善的心與無人能動搖的強悍信念。

--
我想若主角是個純種的精靈,故事應該十頁就可完結。但故事不是一路闖關到底,就是因為大過自滿而粗心被路旁的盜賊團殺掉曝屍荒野。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四月,我跟唐幼馨老師再度碰面,半年前我們剛製作了《睡眠瑜珈》,當時她其實已經有孕在身,但為了呈現睡眠瑜珈動作的細節,唐老師一切都自己來,不假他人親身示範。當時我們都為她捏一把冷汗,想說為了出書,挺著大肚子有什麼閃失我可承擔不起(扶額頭)。

那次的拍攝在唐老師專業的配合下圓滿結束,半年後我們再為新書《孕婦瑜珈》拍攝動作示範,這時她已經接近臨盆,可以感覺到半年前後她身心的改變。我總覺得,她原本就甜美的微笑中,又多了溫暖的力量。也許是因為女兒即將誕生,拍攝空檔,我們聊的話題都在小baby身上。她聽大家說笑聽得出神了,會輕輕撫摸自己的肚子,好像在跟小女兒示意,瞧!哥哥姊姊叔叔阿姨們正在說妳呢!

《孕婦瑜珈》書拍完大約一周,唐老師便順利產下了瑜珈小公主「瑜佳」。我們為她高興,身為新手母親,她也身兼職業婦女的角色,除了家庭,還有瑜珈教室得打點。唐老師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休息,她說,其實練習瑜珈就是幫自己身體加分的運動,靠著孕婦瑜珈,她的確比孕期中比其他媽媽們多了安心的呵護。

每個女人一旦懷孕了,可能會成天不敢動也不敢吃,但唐老師其實在書中語重心長分享,要讓自己過得好,肚子裡的寶寶才會跟著好。她的現身說法的確給了孕婦瑜珈很強大的說服力,保持母子健康,其實是可以跟運動並存的。

當媽媽的人很偉大,懷胎十月,在光輝十月出版的《孕婦瑜珈》的確也代表了唐老師在專業領域中,所呈現的心意。也祝福天下母親,呵護妳的寶貝們安心成長。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愛情無全順】裡從來就不是在探討「宅」的問題,而是「機會」,一個被看見的機會,渴望被認識、瞭解的機會。再強調一次,這與宅不宅無關,而是機率大小的問題,同理可套用在「胖」「老」「醜」「窮」諸如此類之詞上。有人會說「是你缺乏自信」「是你自卑感作祟」…然而,社會如此、價值觀如此、審美觀亦如此,你很難去改變、刪除某些既定的概念與觀感(不然究竟是誰界定出「金城武」是帥而「明金城」是「不帥」的標準?明明只差一個字…),我是指「很難」而非「無法」,所以有了吳全順這樣的角色(進擊的宅版大仁哥)。

記得徘徊在秋葉原車站附近路口時的神妙感觸,宛如泡在沒有出口的巨幕遊樂場裡,耳邊不時傳來叮叮咚咚不知是柏青哥的鋼珠碰撞聲或大型遊戲機的音效的一種混雜式錯覺—宅氣逼人(AKB48咖啡廳、鋼彈咖啡館、電器街、SEGA遊戲中心…)!隨之忽然閃過腦海的並非女僕身影而是多年前的秋葉原殺人事件,加藤智大開卡車衝撞路人,然後手握藍波刀,瘋狂砍殺行人,造成十七人死傷。偵訊時自白罹患精神疾病,警方發言人說,「他偶爾流淚」。而早前上傳的一通簡訊表示,「我沒有任何朋友,因為我醜陋,才會遭到忽視。如果我有女朋友,我就不會離職或沈溺於手機。擁有希望的人絕無法理解此事。」

吳全順面臨相仿困境,十全宅男一枚,但他需要的並非證明(正名)「宅或不宅」而是無論「宅或不宅」都應該有一個「被評價」的公平機會。(印象中的)宅男或許不修邊幅沒有情趣但應該擁有如壹週刊裡的比一比那樣填滿所有欄位的資格,「勝」字較少則認輸而非被迫退賽(因為你太宅了啦嘖嘖…)。因為校花存心討厭宅男,所以吳全順不值得認識不值得瞭解…只好為愛進擊,獨力籌策一場愛(或說是「夢」)的工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吳全順(當然也是可能有一座段背山啦),在某段時期某個場景某種瞬間裡,多麼地希望被認識,被相信會是一個值得的人…對於一部電影(一本書)亦若是,所以的「宅」(影像宅、表演宅、特效宅、剪接宅…)完成了作品,也期待獲得公平論斷的機會(它沒那麼校園、它沒那麼膚淺、它沒那麼速食、它不是陳柏霖耍帥片…看不出來嗎?…),千萬別因陳柏霖不帥就不理電影(書)了,這樣想、他一定會傷心的…沒有人不想晉升人生勝利組,但我們不該經由無形的標準(身高體重定價頁數)去判斷一件事、一個人而是必須試圖去找到每件事、每個人的價值。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有作夢的勇氣,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卻寥寥可數,絕大多數與你我相同的人,最後只習慣看著別人的英勇事蹟,配一杯濃醇的熱茶,欣羨這樣一場白日夢來得正是時候。

謝昕璇則是屬於另一種不甘寂寞的人,她過慣了沒有想法的人生,制式的生活命題就像個寵物鼠的巨大風火輪,困住了自己,連渺小的夢想都來不及發芽,只知道跟著某些軌道走著大家重複走過的人生。好寂寞啊!謝昕璇終於明白自己再也不能作繭自縛,改變現狀唯一的條件就是――改變自己!

我初次聽到謝昕璇決定要當「Yes Man」的故事時,不免認為這樣的決定過於輕率,但仔細再從報章媒體鋪天蓋地報導謝昕璇代表台灣入選「世界最棒工作」的選拔,並且飄洋過海到澳洲參加一個月培訓的事蹟來思考,以結果論來說,謝昕璇當初的「改變自己的第一步:遇到任何挑戰就說『Yes』開始!」是成功的。

有誰能這麼瘋狂,第一次參加講座只是因為貪圖現場有免費茶點卻連主題都沒問?當遊學中心詢問有誰想立即報名她第一個搶先舉手、只為了她剛決定以Yes取代人生太多的No?謝昕璇的瘋狂舉動,跳出了小小島嶼上的平凡生活,跳得越高、眼界自然就不同了。我們常常以自身條件的優劣衡量所爭取的物事規模,但在謝昕璇眼中,萬事俱備只缺東風,順水推舟的這一把,往往只在於你的一念之間。也因此,英語好不好不重要,大不了跟外國人比手畫腳搏感情;旅費吃緊沒關係,在外謀生哪裡打工就往哪裡去、坐吃山空不過也是人生的一點「不起眼的考驗」罷了!

我們如果羨慕謝昕璇贏得鎂光燈的焦點,自己永遠只能當個貢獻掌聲的人。謝昕璇自己或許是看清了這點,就像成年後接收不完的紅色炸彈,看著心慌又有不甘,心想哪天老子(老娘)也必定要求百倍奉還的道理一樣,她做到了,也許是心誠則靈、也許是陰錯陽差,正因為當時的轉念、以及獨特的人生觀,她正走著與普通人不太一樣的道路,她可以成為課堂上的精神講師、也可以接受媒體邀約侃侃而談旅行與比賽的見聞,然而徹頭徹尾來說,她其實還是保留著一般女孩的心思,她的瘋狂與天馬行空的思想,其來有自,而這樣個性的女孩,也許,你我身邊也都有這樣的人存在。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憶裡當體育台直撥MLB球賽時無論戰況膠著凝滯或差距拉開而鬆散,心與思緒總會在高倍速攝影機的慢格重播鏡頭裡神往、溶解:宛如精密機械之牽引連動的身體投球機制,握指、抬腿、跨步、臂展、放球點…那是夢的能力,而超特寫裡縫線清晰的旋轉球身隨之勾勒、召喚的是所有人集體的夢的輪廓。

那種瞬然乍現的近乎無瑕的純粹精神力;那種持續在微毫細節裡反覆調校、修正奈米誤失的意志。近兩年,是每五日固定於台灣清晨時分(美東時間傍晚)一球一球雕琢著自己與全島上渴望被看見的夢想的陳偉殷…

身為至今唯一由日職成功轉戰美職賽場的台灣球員,陳偉殷確然在環境適應與情緒調整上有獨到之處,在文字裡可見球員生涯中的等待、傷痛、蟄伏、挫敗之克服與能量轉化,進而導引出無法被擊倒的內在力量。真正的勝利不只在數據上,而該是從中獲得啟蒙與進步的關鍵過程。

所謂夢的能力。巴爾的摩金鶯隊16號球員正實踐著自己的夢,而我們呢?每每在交通中因塞車、誤點而惱怒時,能否想起國中操場四百公尺接力賽,接棒時與競爭者擦撞,肘部傷勢,但仍追了上去,即便已落後好多好多;又當不時感到焦躁、疑慮、脆弱不堪,卻忘了曾在矇曖未明的清晨早早起床僅為了霸佔籃球場地…諸如此類天真單純的種種,只因那時還懂得如何開啟任一美好意志的方式。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失竊:逃離敘利亞》書封設計。《失竊:逃離敘利亞》是真人實事的逃亡回憶錄,因為故事牽涉到異國婚姻、宗教認同與親子關係,複雜的條件背景在封面上可以有很多種設計選擇。

繁體中文版的小說,參考原文書名,定名《失竊:逃離敘利亞》,從敘利亞逃亡是故事發展的實線脈絡,但是在作者內心最沉痛的並非在戰亂的國度逃亡,而是心中最親愛的寶貝女兒被前夫綁架一事,宛如被偷走了最重要的物事。「如果心被挖空了,還能苟延殘喘活著嗎?」這就是作者當時的心聲,因此便以「失竊」二字定位本書的精神。

至於封面設計,原文書是以作者親生女兒搭配清真寺的伊斯蘭形象為主,充滿異國風情。

中文版封面則加強了敘利亞內戰的緊張感,選擇伊斯蘭女子的面容(成年女子)將天下母親、作者、伊斯蘭的不幸婦女形象收在一起;不露出的嘴部象徵伊斯蘭婦女在當地的社會地位:附屬於男人、無發言權,掛上書腰後,更有蒙上面紗的感覺;而張大的雙眼究竟看見什麼,則給人各自解讀的空間:愛與自由/驚慌與恐懼/沮喪與放棄……上方原本的頭紗髮飾則將孤寂緊張的敘利亞實景嵌入,讓緊繃/荒涼/絕望的畫面傳達到讀者眼中、同時迴向去看封面女子鎮日縈繞在腦海中的不安與掙扎。

失竊:逃離敘利亞中文書封 失竊:逃離敘利亞原文書封
失竊:逃離敘利亞繁體中文版書封 《Stolen: Escape from Syria原文版書封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可能是母親的愛。

***

對於父母親感情不睦的事實,我大概是上了大學之後才願意正視它,從前只是鄉愿以為,哪對夫妻不吵架,哪個家庭會永遠親愛和睦。一攤平靜的湖水,被風輕輕掠過,也能起漣漪,更何況是複雜的人心。

但也許是上一代婚姻狀況與家族關係有如每日一爆的八點檔,我養成了眼不見為淨(或者說見怪不怪)的心態。我想,早幾年開始宣導的,不要成為家暴的幫兇,指的大概就是像我這樣的目擊者、關係人。很多事情當自己無能為力、或者被當成黃毛小子而缺少發言權時,能做的,幾乎只是把一切看在眼裡,然後感嘆願打願挨的婚姻,是該這樣不堪嗎?

小的時候我常氣喘,一發作起來只能坐在廚房裡等著大人送醫,老媽得顧家裡生意分身乏術(那時她連機車都不會騎),緊急CALL回也許在與鄰友喝酒、也或許是去賭博的老爸,她總是一邊餵我喝熱水、一邊拍撫我的背,焦急問我好點沒。而老爸,往往是氣急敗壞走回店裡詢問到底又發生什麼大事。那一次,老媽慌張要他趕快載我去醫院,我只見到他眼神轉怒,「砰」地一拳打在老媽的背上,那力道,大得連店員姊姊也衝進來探看究竟。

ka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